央行将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 扶持小微企业
摘 要:4月25日起,下调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
中国人民银行17日宣布,4月25日起,下调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同日,上述银行将各自按照“先借先还”的顺序,使用降准释放的资金偿还其所借央行的中期借贷便利(MLF)。
央行此举,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很突然。一位在知名信托财富公司工作的理财经理告诉记者,与以往降准不同,这次降准的确很突然,而且主要是置换MLF,同时释放的4000亿元增量资金主要释放给了城商行和非县域农商行,意在支持小微企业。“其实是两种政策工具替换用用。”
按照央行要求,降准释放的资金偿还MLF分两步走:第一步,从4月25日起,下调上述几类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第二步,在降准当日,持有未到期MLF的银行,各自按照“先借先还”的顺序,用降准释放的资金偿还其所借央行的MLF,降准释放的资金略多于需要偿还的MLF。以今年一季度末数据估算,操作当日偿还MLF约9000亿元,同时释放增量资金4000亿元。
MLF的全称是“中期借贷便利”,是央行于2014年9月提出的一种创新货币政策工具。从宏观背景来看,当前银行体系的流动性管理受到资本流动变化、财政支出变化以及资本市场等多种因素影响,央行为了保持流动性总体平稳,支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提出了这样的一种工具。
从具体操作来讲,央行向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公开招标,商业银行提供国债、央行票据、政策性金融债、高等级信用债等作为质押品,从央行获得资金。通过发挥中期借贷便利利率的成本优势,调节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引导其资金投向实体经济,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但是,这一工具时间期限较短,所以不能为银行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另外,从利率上看,一年期MLF的最新操作利率是3.3%,远高于一年期定期存款基准利率1.5%。
也就是说,此次降准1个百分点之后,释放的大部分资金用于偿还央行的钱,但同时又降低了银行的资金成本,稳定性也得到提升,且不损伤流动性,结构还可以优化。
此外,降准额外释放的4000亿元增量也备受关注。按照央行的规定,新增资金主要用于小微企业贷款投放,并适当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改善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并且这一要求将纳入宏观审慎评估(MPA)考核。
银行多了4000亿元,会有多大影响?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房贷利率等,会不会受到影响?苏南某股份制银行负责人告诉记者,对于楼市来说,尤其是二三线城市,影响不大。“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一要求没有放松。”他说。
上述银行负责人提醒说,此次降准,既是保证银行体系流动性、优化流动性结构的需要,同时也是配合即将落地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简称《资管新规》)。《资管新规》虽然距离落地还有一段时间,部分细节还在征求意见,但是在打破表外资金池刚性兑付、限制多层嵌套等内容上不会有方向性改变。“本次降准也是为打破理财产品刚性兑付做准备。”
央行表示,此番降准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的取向发生改变,依旧是保持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