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济南日报 济南时报 都市女报 当代健康报 人口导报
外文版
繁體中文

品牌服装打折声一片 市民趁着便宜赶紧“淘”

http://www.e23.cn2012-11-30济南时报

    摘  要:191亿元!“双十一”的成交额至今令人津津乐道,不过,即使把这191亿元的功劳都送给“衣服”们,也不能把国内服装业从高库存的浓重阴影下拯救出来。

品牌服装打折声一片 市民趁着便宜赶紧“淘”

  泉城路一家品牌服装店打出了“买一送二”的促销招牌 记者谢永亮 摄

  191亿元!“双十一”的成交额至今令人津津乐道,不过,即使把这191亿元的功劳都送给“衣服”们,也不能把国内服装业从高库存的浓重阴影下拯救出来。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李宁、安踏、361度、特步、匹克等42家上市服装企业存货总量高达483亿元。

  打折促销、加大电商渠道投放、转向二三线城市……服装企业纷纷寻找出路。不过,效果却不容乐观,“现在需求量下降了,怎么做促销也不管用。”独立鞋服评论人马岗表示。

  财报里的“库存”

  上半年42家上市服装企业存货总量高达483亿元

  翻看上市服装企业的财报会发现,服装业哀鸿遍野,高库存与低利润如影相随。

  今年上半年,李宁、安踏、361度、匹克等42家上市服装企业存货总量高达483亿元。其中存货最多的是雅戈尔,后面还跟着红豆股份、美邦服饰、森马服饰以及李宁,存货量低于1亿元的只有4家。

  三季度更糟。发布三季度业绩报告的服装企业存货额环比增加,如红豆股份、际华集团存货金额分别达39.78亿元、34.81亿元,较中期规模再度增大。“如果所有的服装企业都停产,也不用担心没衣服穿”,据统计,现在各企业所有的库存加起来够在市面上卖三年。

  现实中的仓库

  “很多企业的仓库还堆着三四年前的产品”

  “很多企业的仓库里还堆着三四年前生产的产品,其中运动品牌最为明显”,在服装行业摸爬滚打了十多年的服装业内人士胡海东告诉记者,越来越多的人都在寻找新的出路,“我以前的同事曾经代理鸿星尔克,不过他现在去做一个童装的代理去了。”

  在胡海东看来,服装业高库存是多年问题积累的集中爆发,“每年库存都在增长,压到一定程度,积累的泡沫集中释放了。”“服装行业最不值钱的就是库存”,在业内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对服装业来说,高库存不仅会让企业的资金周转率下降,在目前储存和运输成本持续上涨的背景下,对企业意味着要付出额外的成本,“货在仓库里放着,你去整理货品也是要成本的,”胡海东告诉北京晨报记者,最关键的是,存货时间越长,价值就越小。

  高库存危机加重的另一佐证是,专门消化库存公司的活跃。独立鞋服评论专家马岗告诉记者,今年这种清库存公司比往年任何时候都活跃。

  高库存的秘密

  “该开的店没开,甚至关了,前几年的货只得堆在仓库里”

  在马岗看来,服装行业库存危机集中爆发有两个背景。“以前行业处于比较快的发展期,对行业增长速度预计比较乐观;最重要的是,现在整个零售大环境都不好,消费者的消费意愿降低,没有以前那么敢花钱。”

  胡海东也表示,库存问题其实一直都存在,只不过被旺盛的销售给掩盖了。可是到了现在,销售下滑,库存加大,企业同时还面临着资金链的压力。“尤其是银行的银根收紧后,企业的渠道扩张受到了限制,库存压力就开始集中显现了。”业内人士对此表示。“这要放在以前,虽然库存在增长,但新店也一直在开,反正都能把库存处理掉。比如去年留下来的货,到今年就可以消化一部分。可到了今年,问题来了,该开的店没有开,甚至关了,对企业来说,就是负增长了,前几年的货只得堆在仓库里,甚至今年的新货也马上面临库存的问题。”胡海东对记者表示。

  高库存阴影挥之不去的另一大因素是服装行业普遍采用的分销模式,“大部分服装企业采用的分销模式中间环节太多了,从企业到一、二级经销商,再到零售商,环节越多,库存量就越大。”马岗说。

  (据《北京晨报》)【相关链接】

  服装被指最少加价5倍

  “服装本身是暴利行业,”凡客创始人陈年表示,传统服装行业的售价一般是成本的5倍到10倍。

  一件1000元的衬衫,成本为100元左右,2000元以上的衬衫成本仅为150元。陈年透露,两者的50元差距也并不是面料和做工,而是检验程序方面。

  另有业内人士透露,大商场里品牌服装的毛利率可达到200%甚至更高,而且冬装比夏装高,男装比女装高。他的一位朋友在一家大型购物中心经销一个品牌男装,夏天的一件T恤衫进价100多元,卖400多元,这样即使是打5折,照样有利可图。(据《经济观察报》、《北京商报》)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作者:石晓丹   网络编辑:陈淑贞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