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济南日报 济南时报 都市女报 当代健康报 人口导报
外文版
繁体中文

基建信托重构增信条款 “四小花旦”抢位前十席

http://www.e23.cn2013-05-16上海证券报

    摘  要:尽管火爆一时的基础产业信托已从高点回落,但政府的持续性融资需求并未消退,监管政策收紧改变着基础产业信托传统的风控模式,也重构了信托机构在基础产业市场的座次。

 

  因为赵薇导演影片《致青春》的热映,金融圈里流传着各种版本的“致青春”,其中关于信托业是这样说的:“信托就是陈孝正,出身很苦逼,终成高富帅”。4月末,信托业资产规模突破9.2万亿,丝毫没有因为过去一年中反复警示信托风险的“十二道金牌”而有所退却。

  信托业不断演绎着凤凰涅槃的奇迹,信托机构一夜成名的故事亦是层出不穷。尽管火爆一时的基础产业信托已从高点回落,但政府的持续性融资需求并未消退,监管政策收紧改变着基础产业信托传统的风控模式,也重构了信托机构在基础产业市场的座次。

  基建信托再出发

  中国信托业协会最新公布的一季度信托业发展数据显示,从资金信托投向来看,基础产业投向占比25.78%,仅次于工商企业,位列第二。相比去年一季度末21.85%的配置比例,同比提高了3.93个百分点;相比去年四季度末23.62%的配置比例,环比提高了2.16个百分点。

  尽管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制止地方政府违法违规融资行为的通知》(463号文)被认为是对政信合作业务的一记重拳,但政信合作业务却不降反升。最有力的动能,仍然是政府的持续性融资需求。

  一大型信托公司高层认为,463号文从调控政府融资风险的角度出发,“坚决制止地方政府违规担保承诺行为”,并没有堵死基础产业信托的路,信托机构完全可以通过转变传统思路、重塑增信条款实现创新和突破。

  事实上,从今年一季度成立的基础产业信托产品来看,除少数在463号文发布之前就审批通过的产品外,大部分信托产品已改变过去单纯依靠政府承诺函、担保函的风控措施。目前比较典型的增信措施,是以融资方土地使用权抵押和第三方保证担保作为风险控制措施,在信托收益来源方面不单纯依靠地方政府财政,而是将融资主体的经营收入作为第一还款来源。

  中国信托业协会专家理事周小明分析认为,中国的经济发展结构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离不开政府的投资功能,而金融压抑下的政府融资渠道受到巨大限制,越抑制需求越旺盛,由此政府将长期为信托公司提供巨大的融资市场。“对于具有直接经济效益的政府项目,信托公司通过加强项目的风险管理,本身就可以减少对政府信用的依赖;对于兼具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政府项目,信托公司也可以透过整合市场资源、政府资源和寻找期限、收益匹配的投资者来减少对政府信用的直接依赖;而对于纯粹依赖政府信用的公益性项目,本身就非信托公司关注的重点。”

  “四小花旦”闯入前十大

  仅从产品发行数量和规模来看,2013年一季度基础产业信托环比缩量非常明显,但用用益信托研究员王利的话来说,基础产业信托一季度的表现更像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调整期,地方政府融资需求并不会因为监管政策的收紧而戛然而止。

  有人在大浪来时选择回避,也必定有人选择冲向浪尖。记者对比2013年一季度和2012年信托公司发行基础产业信托规模排名发现,尽管2012年的规模前十大信托公司中,有7家同样进入了2013年一季度的基础产业信托发行规模前十位,但在名单与位次上已经有很大改变。

  除了基础产业信托的“传统大户”中信信托、五矿信托、中融信托、新华信托等仍位列前十,新入席的爱建信托、华澳信托、中泰信托,以及后起之秀方正信托分别取得了第三、第五、第八、第二的位次,发行规模分别为27.43亿元、25.00亿元、19.73亿元、40.82亿元。

从发行规模绝对量来看,方正、爱建、华澳、中泰“四小花旦”冲量明显,方正信托单季发行规模甚至赶上了2012年的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网络编辑:张晓燕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