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不是“啃老族” 合理规划成就完美人生
摘 要:80后等于“啃老族”、、月光族”吗?日前,某媒体推出80后生存状态调查,3313位被调查者中,38.2%的80后每个月都会给父母补贴家用。其中,29.0%每月给1000元以下,6.9%给1000元至2000元,2.3%给2000元以上。
80后等于“啃老族”、、月光族”吗?日前,某媒体推出80后生存状态调查,3313位被调查者中,38.2%的80后每个月都会给父母补贴家用。其中,29.0%每月给1000元以下,6.9%给1000元至2000元,2.3%给2000元以上。尽管不算太多,但对比于“81%月入6000元以下”的收入水平而言,每月补贴家用,仍体现了“80后”对父母的孝顺。与此同时,需要父母每月给钱过活的“啃老族”仅占4.8%,可见,80后并不像有些人臆测的那样是“啃老族”
自强自立型
“买房是两个人的事”
理财工具:公积金
27岁的陈晋是个要强的人,大学毕业之后,他想靠自己的能力买房买车、挣钱养家。2009年,学经济的罗源毕业进入一家银行工作,实习转正后他每月能拿到4000多元的工资,这对一个初入社会的年轻人来说,已是相当不错。
陈晋不抽烟、不喝酒,性格较内向,工作之余除了闷在屋里打网游也就没其他爱好。虽然平日里,嘴上不说什么,但陈晋有自己的打算,22岁以前上学没少花父母的钱,从小学开始请家教,一直请到高中毕业,但成绩并不太好。大学读的三本,每年学费都上万。自打挣钱后,他就暗自告诉自己要减少不必要的开销,自己存钱买房成家。
之后的3年里,陈晋瞒着父母存了15万元钱,而这时他已有一名关系很稳定的女友,女友和陈晋同在一家银行工作。两人一到周末就去看房,可到买房时,却发现这些钱根本不够付一套两居室的三成首付,更不要谈买房后的装修问题了。得知儿子的情况,陈晋父母二话不说将存有40万元钱的银行卡交到了他手中,陈爸爸说,“这些钱反正也是为你准备的,看着你工作稳定,顺利成家,我们很放心。
虽然父母有资助他们的能力,但思前想后,陈晋和女友还是坚持不要,他说:“买房是我们两个人的事,父母为我们操劳了一辈子,现在应该是享福的时候了,如果因为我们结婚又开始过紧巴巴的日子,我肯定是受不了。我俩现在工资加一起来也不少,省着点用先把首付的钱攒出来,剩余的做公积金贷款还是可以的。
陈晋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假设在市区内购买二手房的价格为每平方1万元,则购买60至90平方米住房所需资金为60至90万元。假设后年3月份以1万元/平方米的单价购买面积为62平方米的住房,需要支付金额62万元,首付30万元,余款32万元通过以公积金形式向银行提出贷款30年申请,在享受优惠利率的前提下月供1500元左右。购房后,每月节余3000元用于股票型基金定投。两年半之内,可一次性支付10万元用于购车,实现有车有房的梦想。
阶段依赖型
“尽量减轻父母的负担”
理财工具:保险
市民小王在开发区附近买的房,房子有150平方米,虽是老楼,但装修过之后,还是很温馨。他的房子是父母付的首付,贷款部分用小王的公积金偿还。小王结婚后一直和父母一起居住,而父母居住的那套房子,则用于出租,租金补贴父母的生活费。
如今小王的孩子已经1岁了,由于平时工作繁忙,孩子由双方母亲轮流照顾,为了表示感谢,小王给自己的家庭进行了理财规划:“每月除去伙食费1000元,水电煤数字电视费500元,水果300元,油费800元,宽带和通讯费200元,孩子用品1000元,其他费用1000元,共计4600元,由我们小两口负担。每年过年我们还会给父母5000元/户,平时节日另给1000元/户。我和妻子年收入税后大概15万元,我们俩各自买了份6300元/年的保险(含大并身故、意外的分红型),受益人在我的建议下都是写的是各自的父母,万一有一天我们发生不幸,
- 80后“创业族”如何理财应对经营风险?(2013-06-19)
- 80后三人合干亲子馆年入40万 创业你准备好了吗(2013-06-17)
- 单身族五年攒齐购房首期款 80后别说你攒不下钱(2013-06-17)
- “80后”新生代农民工四分之三未干过农活(2013-06-06)
- 80后房奴咋理财 建议用现有存款做中低风险投资(2013-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