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急抢短期理财
摘 要:用益信托数据显示,今年以来集合信托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已经连续4个月下降,从今年1月份的9.17%下降到5月份的8.5%左右。
信托规模一路高歌,却难挡收益持续走低。
用益信托数据显示,今年以来集合信托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已经连续4个月下降,从今年1月份的9.17%下降到5月份的8.5%左右。
其中,5月份集合信托平均预期年收益率为8.51%,环比下降了0.49%,同比下降达0.92%,集合产品的整体收益率水平呈现下降趋势。
“主要受当前监管趋严以及信托制度红利消失的影响,整体金融环境迫使产品市场化趋势更加明显,特别是券商、基金、保险等资本的进入,打破了分业经营模式,给信托公司业务带来冲击,也使信托产品收益下降。”信托网研究员周雪梅告诉《中国经营报(微博)》记者。
随着业务模式被挤压,近期不少信托公司纷纷开始抢占短期理财市场。对信托公司来说,创新多元化的业务模式是其生存的不二法则。
业务空间挤压
今年前5个月集合信托整体收益率水平走低并非偶然,其中来自外因的冲击较大。
“在券商、基金纷纷进来以后,信托门槛被放低,有些券商为了扩大业务规模,往往免费为融资人做通道业务,以争夺客户资源。”某信托公司人士表示。
相比信托公司平均4%的渠道费用,以平均2亿元的融资规模计算,通过券商融资,不收取通道费用后收入将直接减少800万元。“券商收入减少,对融资人来说,付出的费用少了,相比信托公司可能更愿意选择信托以外的金融机构,对投资人来说,收益自然不会上涨。”上述信托公司人士说。
记者了解到,按照信托原理,信托公司的收入包括信托管理费和业绩报酬。在实际业务中,信托公司通过控制投资者收益,将部分信托收益作为信托公司收入来源。融资方为融资支付的费用包括如下部分:信托收益(投资者的报酬)、信托公司管理费及业绩报酬、托管费用。
“为了快速融得资金,融资费用一般较高,而信托公司只需支付给投资者相对低廉的收益,其差额便是信托公司的‘超额收益’。”普益财富信托研究员范杰说。
这种超额收益的前提是金融机构的分业经营,但在当前背景下,分业经营正在面临挑战。
此前,监管层对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都出台或更新了其代客理财业务的纲领性文件,这些文件核心内容是承认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合法性(如《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放开以前对资产管理业务的某些限制(如《证券公司定向资产管理业务实施细则》取消限额定向资产管理产品“双十”的限制),以及拓展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投资空间(如《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管理暂行规定》将基金公司的业务拓展至产业市场)。
范杰告诉记者,对于保险行业来说,监管层没有直接允许保险公司发行资产管理计划,而是通过将保险资金的投资范围扩大至金融衍生品、股指期货等新领域,并放宽其在原有领域的投资限制。“保险资金的投资范围得到拓展,实际上扩大了其代客理财的投资范围。”
上海一家信托公司人士表示,在此背景下,信托公司的业务必然受到挤压,特别是一些金融机构为了抢客户,打破原来的规则,采用低技术含量的价格战吸引融资方,使得行业整体收益下降。
该人士认为,信托公司的最大优势在于其“全牌照”,在分业经营背景下可以横跨涉足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和产业市场等多个领域。“但是混业经营以后,信托不再是唯一的通道,可以说融资环境更加市场化,却也导致产品收益持续走低。”
创新短期理财
“和银行理财产品一样,信托公司也纷纷开始创新产品模式,印象中很多人都认为银行发行理财产
- 集合信托收益率降至9%以下 房产信托重新活跃(2013-06-22)
- 楼市回暖催热房产信托 整体平均收益率为9 .59%(2013-06-21)
- 地产信托兑付困难怎么办(2013-06-20)
- 5月集合信托预期收益下跌0.49% 房产信托强势回归(2013-06-19)
- 机构“混战”加剧 信托产品收益率持续下降(2013-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