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卡组织境内博弈升温 央行支付市场新政落地倒计时
摘 要:WTO去年7月就美国诉中国电子支付垄断案发布专家组报告,初裁认为中国银联在人民币计价的支付卡清算交易中存在垄断,违反了WTO相关规则,但同时也支持中方将有序开放支付服务市场的观点。根据中美之间的协议,今年7月31日以前,中国将决定是否执行开放支付市场的相关裁决。
,包括美国运通、V ISA在内的境外卡组织都出于支付安全的考虑,与各国家和地区的银行展开合作,推出了虚拟支付业务,这项业务也被称为“动态卡号”或“虚拟信用卡”,有的还包括借记卡,均是划定一定额度到虚拟卡上,如此一来避免了银行卡被无限额地盗刷。在中国,取代银行的是,这项业务的技术更多被应用在与第三方支付的合作领域。
一位知情人士对《经济参考报》记者透露,“财付通、美国运通在中国与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合作方式,与央行叫停万事达卡与易票联的业务模式相似,其实央行也曾有两次叫停过财付通和美国运通的这类业务,不过这两家公司依然在做,说白了这也是在不断挑战着监管底线。”
万事达卡的高层表示,“开放的支付系统可以减少现金支付需求,鼓励创新并减少经济系统风险,从而促进增长。即便是目前叫停了我们与易票联的业务,但我们在中国将继续推进移动支付与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自身的业务创新不会停滞。”
当有更多的境外银行卡组织要撬开中国市场时,中国银联不会“坐以待毙”。近年来,中国银联也在不断推广在线跨境支付业务,包括非洲地区、澳大利亚地区,均可实现通过中国银联发行的人民币卡在网上到境外商户消费。
与此同时,银联也相当警惕第三方支付机构来分得市场的一杯羹。有消息称,近期,中国银联在内部出台了文件,要求各家银行要么“实现非金机构规范接入银联网络”,要么“逐步断开与非金机构的银联卡业务连接”。
以往在国内收单市场中,银联是和银行两分天下,继第三方支付出现之后,对银联的市场占有率带来了比较大的影响。易观智库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第三方互联网在线支付市场交易额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年交易额规模达3.8万亿元。其中支付宝、财付通、银联网上支付分别以46.6%、20.9%和11.9%占据市场前三位。
银联的调研数据认为,如今很多第三方支付机构“绕开银联网络,采取各种不合规手段开展业务”,随着第三方支付公司的触角向线下延伸,它和银联的区别正在进一步模糊。
顾虑
金融开放与风险控制
“实际上,中国迟迟没有完全开放支付市场,监管还不完善是很大一个因素。”中国社科院国际金融研究中心的研究员进一步分析称,“对内,第三方支付公司的清算业务政策尚处于混沌期,第三方支付业务的扩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洗钱、套现、赌博、欺诈等非法活动的风险,信用卡套现、盗刷等漏洞也曾被不法分子利用,但这些第三方支付机构业务范围却游离在央行和银监会的监管之外。对外,一旦银联以外的其他卡组织,实现了在中国境内发行人民币支付卡,那么相应的银行卡管理办法等监管规定也要进行修改和完善。”
国泰君安高级经济学家林采宜曾分析指出,境外卡组织可以通过在境内并购一家机构或者通过在中国增加投资新设立一个机构来参与上述业务,随着银联垄断的格局被打破,将来在转接清算领域可能会形成几个巨头并存的寡头市场。
不过,支付市场的开放,无疑还面临着国内金融安全问题之争,央行和监管部门最担忧的还有信息泄露的风险。
对此,VISA中国区总经理廖光宇说,“VISA作为发卡行收单行提供电子服务的供应商,连接发卡银行和收单银行,但我们不接触到商户和个人,在资金流通过程的监控中,电子支付所掌握的信息是有限的。”
他同时认为,“G20成员国中,中国是唯一只有一个支付系统的国家,如果只有一家在处理支付业务,而
- 银行卡AA制收款功能走红 网友称其催款神器(2013-06-27)
- 截至2012年我国累计发行银行卡逾35亿张(2013-06-13)
- 网上惊现银行卡收购一张300元 可能被用于洗黑钱(2013-06-05)
- 乘客大意丢存款几百万元银行卡 的哥悉数归还(2013-06-05)
- 银行卡地下买卖暗藏“洗钱”风险(2013-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