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卡组织境内博弈升温 央行支付市场新政落地倒计时
摘 要:WTO去年7月就美国诉中国电子支付垄断案发布专家组报告,初裁认为中国银联在人民币计价的支付卡清算交易中存在垄断,违反了WTO相关规则,但同时也支持中方将有序开放支付服务市场的观点。根据中美之间的协议,今年7月31日以前,中国将决定是否执行开放支付市场的相关裁决。
WTO去年7月就美国诉中国电子支付垄断案发布专家组报告,初裁认为中国银联在人民币计价的支付卡清算交易中存在垄断,违反了WTO相关规则,但同时也支持中方将有序开放支付服务市场的观点。根据中美之间的协议,今年7月31日以前,中国将决定是否执行开放支付市场的相关裁决。
大限将至,《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央行正在就境外银行卡组织进入中国支付服务市场的监管新政策征求意见。据接近央行的知情人士透露,“如果要开放,可能会先开放转接清算业务;在香港和澳门,人民币清算必须由银联完成的这项措施可能取消。不过,对于是否开放收单业务和其他业务,还未有定论。”
接受记者采访的业内专家认为,长期来看,电子支付领域需要对外开放,但国内应该在完善监管政策之后,鼓励支付公司开发新技术和新方案。在人民币国际化的大背景下,中国支付行业逐步开放是大势所趋,第三方支付公司将是行业变局中非常重要的推动力量。
央行
开放支付市场态度谨慎
前不久,央行叫停了万事达卡国际组织与广州市易票联支付技术有限公司合作推出的“虚拟卡”项目,对此,市场舆论为央行开放电子支付市场的态度再生质疑。
万事达卡相关负责人向《经济参考报》记者透露,“实际上,我们跟易票联的合作无非是没有一张有形的卡,是虚拟卡,是储值账户,易票联获得了央行第三方的执照许可,我们将虚拟账号给该公司,该公司负责处理国内银行卡结算业务,跨境结算的时候由万事达的网络来处理,然而要跨境结算时,易票联认为到美国开美金账户太麻烦,所以就直接在香港用离岸人民币来完成购汇还款。但是实际上我们并不涉及人民币业务。”
目前,支付市场的监管新政策还在制定中,但市场却普遍感受到了央行的谨慎态度。央行近日明确要求,“各支付机构不得与境外银行卡组织合作开展与人民币银行账户、人民币支付账户相关的跨境支付业务;不得采取支付账户关联境外银行卡组织品牌标准的账户号码、银行卡卡号等方式,直接或间接发行境外银行卡组织的虚拟卡;不得与境外银行卡组织以人民币完成境外持卡人境内消费收单业务的清算和结算。”
有分析认为,央行谨慎对外开放支付市场一方面是担忧中国银联受到冲击,另一方面则是,中国目前资本账户尚未完全开放,随着信用卡业务规模的扩张,跨境支付带来的监管问题将非常棘手。
“万事达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的这种虚拟信用卡业务,可以让顾客用人民币在线购买商品,并通过万事达支付系统在海外进行结算,这种脱离了中国央行管控的支付手段,可为资本外逃、洗钱等提供通道,这都是央行担忧的地方。”中国社科院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一位研究员表示。
早在2010年,央行针对非金融机构从事支付服务出台正式管理办法,2011年5月开始对符合资质的支付公司发放牌照。随后,预付卡、备付金、互联网支付、银行卡收单等细化管理办法的征求意见稿陆续出台。
不过目前,境外银行卡组织在中国大陆开展业务都是与银行、银联合作,国内交易的部分由银联负责处理,跨境交易大部分都由境外银行卡组织负责处理。
竞争
境内支付市场博弈升温
去年7月,W TO专家组的裁定让中国银行卡转接清算等业务被迫加速对外开放,V ISA、万事达等国际卡组织也有望被允许在中国境内单独发行人民币支付卡。
在监管新政落地之前,境内外银行卡组织博弈开始升温,国内银行卡组织加紧保护现有的市场领域,而境外银行卡组织则不断挑战着监管底线,觊觎倒逼市场开放。
实际上
- 银行卡AA制收款功能走红 网友称其催款神器(2013-06-27)
- 截至2012年我国累计发行银行卡逾35亿张(2013-06-13)
- 网上惊现银行卡收购一张300元 可能被用于洗黑钱(2013-06-05)
- 乘客大意丢存款几百万元银行卡 的哥悉数归还(2013-06-05)
- 银行卡地下买卖暗藏“洗钱”风险(2013-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