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增加流动性 央行120亿元“输血”金融机构
摘 要:资金利率逐步平稳之后,央行开始实质性的“用好增量,盘活存量”布局。7月1日,央行宣布,近日已对部分分支行安排增加再贴现额度120亿元,但明确要求金融机构专款专用,资金要用于扩大对小微企业和“三农”的信贷投放。
资金利率逐步平稳之后,央行开始实质性的“用好增量,盘活存量”布局。7月1日,央行宣布,近日已对部分分支行安排增加再贴现额度120亿元,但明确要求金融机构专款专用,资金要用于扩大对小微企业和“三农”的信贷投放。
涉农贷款获专项资金支持
再贴现是央行提供流动性、引导金融机构信贷投向、促进信贷结构调整的货币政策工具。具体来说,就是通过买进商业银行持有的已贴现但尚未到期的商业汇票,向商业银行提供融资。
央行昨天表示,对部分分支行安排增加再贴现额度120亿元,支持金融机构扩大对小微企业和“三农”的信贷投放。这仅仅是个开始,央行昨天表态,对符合宏观审慎要求的金融机构,央行还将提供流动性支持,对小微企业、涉农行业等融资需求较大的地区适当增加再贴现额度。
上周央行已经向部分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在上周末举行的陆家嘴论坛上,工行、建行、农行三家大型商业银行高管均表示,近期已向市场拆出资金。6月中旬以来的银行业资金紧张如今逐渐进入尾声,代表银行间市场资金紧张程度的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已连续回调。7月1日公布的隔夜拆借利率再度下跌48个基点,降至4.456%的“正常略偏高”区间,显示银行间市场流动性逐步回稳。
央行将监测考核资金投向
此次央行宣布增加再贴现额度120亿元,除有助增加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外,更主要目的是引导资金进入正确“轨道”,支持实体经济。因此在资金安排上,央行有明确规定用于小微和三农。
央行规定,对涉农票据,小微企业签发、收受的票据和中小金融机构承兑、持有的票据优先办理再贴现,办理再贴现票据的票面金额原则上应在500万元以下。
同时,央行要求各分支行对再贴现票据的类型、行业、企业情况进行监测分析,定期检查、总结再贴现业务的使用情况、业务效果和风险防控,确保再贴现用于支农支小。央行也将加强对再贴现投向的监测考核。
一位银行人士表示,一般从技术层面上讲,央行要完全控制资金进入小微企业和三农领域有点难度,银行可以拿着存量中小企业客户票据到央行“要钱”。但此次流动性紧张之后,各家银行都在忙着盘活资金调整业务结构。而从银行自身盈利的角度讲,小微企业收益更高,也正是银行要逐步转型的方向之一。
央行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央行已累计安排增加再贴现额度165亿元。截至目前,全国再贴现额度为1620亿元,再贴现总量中,小微企业票据占比为45%、涉农票据占比为27%。
■ 经济数据
官方6月份PMI创4个月新低
分析称,未来经济有一定下行压力,但经济增长仍在趋稳过程中
一场资金风波显示了政府调整经济结构的决心,而昨天同时公布的6月份官方PMI和汇丰PMI双双回落,显示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
昨天,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发布的官方PMI为50.1,较上月回落0.7个百分点,创4个月最低水平。同日公布的汇丰6月份PMI则落至荣枯线之下,为48.2,为9个月来的新低。
官方的12个分项指数环比均有不同程度回落。其中,进口、积压订单、采购量和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回落幅度超过2个百分点;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降幅超过1个百分点;其余指数降幅在1个百分点之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员张立群分析称,6月份PMI指数回落,而且主要指标普遍回落,表明未来经济有一定下行压力,但稳增长的政策效果还在进一步显现之中,经济增长仍然在趋稳过程中。
汇丰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则认为,中
- 国开行新一期金融债发行取消 资金面紧张殃及债市(2013-06-26)
- 信托资金池“爆仓”传闻不实 流动性管理难题临考(2013-06-26)
- “钱慌”众生相:央行不肯“放水”背后有深意(2013-06-21)
- 逆回购再度"询而不发" 资金面放松预期接连落空(2013-06-19)
- 资金面持续趋紧国债拍卖部分流标(2013-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