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票房带动传媒业半年涨幅近五成 跟着国产电影去炒股?
摘 要:今年上半年,国内A股市场持续阴霾,沪指跌幅更是“熊”冠全球,一片“跌”声中传媒板块却异军突起,半年来传媒行业指数累计涨幅近五成(47%),其中子板块影视动漫指数更是疯涨131%。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国产电影票房市场持续高增长是该板块“牛气冲天”的直接原因。
今年上半年,国内A股市场持续阴霾,沪指跌幅更是“熊”冠全球,一片“跌”声中传媒板块却异军突起,半年来传媒行业指数累计涨幅近五成(47%),其中子板块影视动漫指数更是疯涨131%。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国产电影票房市场持续高增长是该板块“牛气冲天”的直接原因。
如果票房阴晴可以决定股票走势,是不是意味着投资者可以跟着国产电影去炒股?
票房红黑能左右股价涨跌?
尽管目前正在热映的国产电影《小时代》恶评如潮,但这并不妨碍其票房在短日内突破4亿元。受此刺激,长江传媒旗下长江文艺出版社此前出版的郭敬明同名小说《小时代》三部曲亦大卖。“沾光”效应竟然也令股票猛涨,长江传媒7月5日涨停,6个交易日上涨超过20%。
同样,受益于《致青春》《中国合伙人》的高票房,光线传媒上半年净利润预增区间为1.54亿元-1.79亿元,增长幅度为90%-120%。而受益于《西游·降魔篇》12.43亿元的超高票房表现以及贺岁大作《十二生肖》的跨年票房贡献,华谊兄弟今年一季度业绩表现超过市场预期,实现营业收入5.30亿元,同比增长124.8%;净利润1.61亿元,同比增长458.77%。
高票房让影视制作企业受益,也成为投资者择股“晴雨表”。去年底,光线传媒因为《泰囧》等影片热卖而股价翻番;但《一九四二》遇冷,则造成华谊兄弟去年12月的股票“跌停”,随后凭《十二生肖》的高票房又缓慢爬升,由此可见,票房红黑跟股票涨跌挂钩并不是玩笑。
“一个投资者如果在《泰囧》上映前买进光线传媒,《致青春》上映后退出,投资回报就能翻2倍。”南京证券研究员吴亮说,由于电影票房直接影响电影投资公司的经营利润,因此一部影片的票房是可以完全左右电影公司的股价,甚至直接决定公司的生死。
影视类上市公司缘何独善其身?
在宏观经济疲弱的当下,大批上市公司遭遇到产能过剩、销量下滑、成本上升等问题的困扰,在资本市场上表现不佳。然而,文化传媒投资领域却频频飘红,“牛气冲天”。
Wind数据显示,自2009年起,影视板块的6家上市公司华谊兄弟、华策影视、华录百纳、光线传媒、奥飞动漫和新文化净利润无一下滑,均保持着较高的增长率。中信传媒行业指数从去年底的1700.5上涨至今年6月底的2500.63,半年增幅高达47%,其中与国产票房直接关联的子板块影视动漫指数更是疯涨了131%。种种迹象表明,影视传媒股已经成了强周期的股票。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传媒板块的逆势大涨,背后是国产电影市场的高歌猛进。国产影片的上映数量从2005年的40部左右达到了2012年的逾200部。同时,中国总体电影票房从2007年的33亿元上升至2012年的170亿元,票房收入6年间增长了5倍。截至2013年6月底,全国电影市场总票房达102.65亿元,国产片票房累计64.67亿元,占63%的市场份额,进口片总票房不足四成。
同时,市场份额不断提升的行业龙头,因其业绩持续高速增长,也是资本市场产生估值溢价的重要因素。记者了解到,电影行业的两大“明星股”——华谊兄弟和光线传媒,占据今年上半年国产片票房的半壁江山。其中,光线凭借《致青春》、《中国合伙人》等影片,创造了近19亿元的票房收入,占据29%的市场份额;华谊兄弟则在上半年凭借《西游降魔篇》和《忠烈杨家将》等4部影片位居第三,占据约27%的市场份额,光线和华谊这两大民营企业共计瓜分超过一半的国产片票房份额。
“看着票房买股票”是否靠谱?
有数据显示,中国电
- 上半年进口片票房滑铁卢 光线独占国产片29%份额(2013-07-05)
- 《西游》造就高票房神话 华谊兄弟受益多少成谜(2013-02-23)
- 《007》首周票房2.15亿 创该系列在华新高(2013-01-29)
- 烂片也狂赚 思考国产电影票房何以持续井喷?(2013-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