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济南日报 济南时报 都市女报 当代健康报 人口导报
外文版
繁體中文

利益是“神童热”背后推手 培训机构为招生而测试

http://www.e23.cn2013-07-31中国青年报

    摘  要:“国际上公认‘超常儿童’存在但所占比例极小”、“专家已经明确指出‘超常儿童’是无法用培训的方式获得的”、“大多数孩子即使参加了培训最终无缘被选入‘超常儿童’”……

  “国际上公认‘超常儿童’存在但所占比例极小”、“专家已经明确指出‘超常儿童’是无法用培训的方式获得的”、“大多数孩子即使参加了培训最终无缘被选入‘超常儿童’”……

  按以上几条,我们可以轻松推导出“超常儿童”培训不会有太大的市场。但事实是,这个市场正有越来越火的趋势。

  原因何在?

  当我们深入了解后发现,在这场与“神童”有关的竞争中,家长、学校、培训机构都有一部分抱着很强功利目的。在利益的趋势下,一项以科学性为前提的选拔被推上了急功近利的道路。

  家长:在应试的道路上逃离应试

  一位小学高年级家长在一个著名家长论坛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孩子不是超常儿童的家长们看过来”,如果孩子进入复试或试读未被录取,一定要在学校北门登记一下,接待老师会说“不承诺(这样做)有用”,但是学校会从这些孩子中选择组班的。

  这段话似乎正点中了大多数家长的软肋。

  红梅和佟女士是研究生时的同学,两人同时毕业、同时结婚生子。去年,两人的孩子都是五年级。不同的是,佟女士的女儿去年在参加海淀区一所著名中学的“超常儿童”选拔中,成功被选入,而红梅的儿子却落选了。

  两个孩子的差距自此显现了出来。

  今年,红梅的儿子面临“小升初”,各种压力和纠结让红梅几近崩溃。而佟女士,不仅不用承受这份压力,而且为即将升入初二的女儿安排了一个非常丰富多彩的暑假,“看着以前的同学和家长那么煎熬,真觉得我们挺幸运的。女儿在学习上不费劲,正好可以让她在其他方面锻炼锻炼。假期里给她安排了两个旅游,调整状态迎接一年后的初三。”

  “我算是想明白了,在现在这种应试大环境下,孩子只有应试好了才能进行素质教育,否则你就会被卷入更加严酷的应试教育中。”柳女士说。她女儿今年“幼升小”,在育民学校和育才学校“超常儿童”筛选测试中落选了,不过,凭借着两次考试的锻炼以及“育才”临考前的培训,柳女士的女儿顺利考上了朝阳区的一所名校。

  正是在这样的逻辑下,更多的家长领着孩子在应试的道路上逃离应试。

  不过,在另一些家长眼中,柳女士还属于“不太开窍”的,因为这些家长的办法是首先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一个能考试的“牛孩”,然后再进行素质教育,归根到底是“练”孩子。

  “择校‘择’的是什么,除了‘名师’外,更重要的是‘发小儿’。”一位朋友这样指点柳女士。“苦练孩子太笨了。帮孩子编织好一张关系网,他将来怎能不成功?”

  于是,有人围着育民小学转了一圈,数了数学校周围的单位,“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财政部”、“中国国家统计局”等几十个大的机关单位榜上有名,“就冲学校周边这些单位,孩子就该在这儿上学”。

  当把这样的条件作为学校选择标准的时候,家长的心中已经没有了孩子,任何测试和选拔都在“为我所用”。

  学校:超常儿童选拔同时完成“点招”

  家长动了“走捷径”的心思,测试的内容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同理,当有些学校有了自己的“小九九”后,有些测试就能“为他所用”。

有人曾经问中科院心理所超常儿童研究中心主任施建农:什么是好学校?他说这个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网络编辑:张晓燕

浮世绘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