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户意外离世 亲人欲取“休眠存款”得花万元?
摘 要:离世的亲人在银行留有存款,如果知道密码,很快就能取出存款。可如果不知道密码,想把钱取出来就要费一番周折了。银行规定,要取款就必须先去办理各种证明,还要进行公证,有的甚至要到法院打官司。更为甚者,还有人去世后,银行存款不为亲属所知,这样的存款就成了“无主存款”。那么这种存款究竟该属于谁?难道要永远留在银行“休眠”?想要取回“休眠存款”,真的那么难吗?

福建省莆田市学园公证处

资料图
离世的亲人在银行留有存款,如果知道密码,很快就能取出存款。可如果不知道密码,想把钱取出来就要费一番周折了。银行规定,要取款就必须先去办理各种证明,还要进行公证,有的甚至要到法院打官司。更为甚者,还有人去世后,银行存款不为亲属所知,这样的存款就成了“无主存款”。那么这种存款究竟该属于谁?难道要永远留在银行“休眠”?想要取回“休眠存款”,真的那么难吗?
现象
亲人离世不知密码难取款
莆田市民张先生的爷爷不久前突发疾病去世了,家人在处理遗物时发现了一张银行卡。张先生的奶奶回忆,丈夫生前曾提起,卡里有1万元存款,但当时并没有说密码。到银行咨询后,张先生了解到,要想取钱就必须办理公证,缴交一笔手续费。更麻烦的是,这笔存款的所有法定继承人要全部到场才能进行公证。
“我们跑了几趟公证处,但公证书还是没有办下来。”张先生介绍,家里人分散在各地,有的还在省外,要一下子集中起来到公证处太难了。张先生说,经协商,他们家决定将钱留给奶奶,其他人放弃继承权。但公证处要求所有人到场,作出放弃继承的明确表示。
“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应在遗产处理前,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没有表示的,视为接受继承。”莆田学园公证处负责人林春海称,张先生爷爷的这笔存款应视为其夫妻二人的共有财产,其中一半归张先生奶奶所有,另一半为被继承人的遗产,由被继承人的配偶、子女、父母共同继承。如果各继承人放弃继承,声明应由其本人亲自申办,不能委托他人代办。
针对张先生家的特殊情况,公证部门表示,被继承人配偶由于年岁高、体弱多病等特殊原因无法到公证处,可派公证员下乡到其住处办理公证事宜。而其他继承人如果无法回莆办理,可在所在地公证处申请办理“放弃继承声明公证”。
公证程序太麻烦,那银行能否变通一下?相关银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不能破例。考虑到业务性质及庞大的业务量,银行不可能对取款人提供的各种证明文件的真实性进行审查,所以要求取款人提供公信力较高的生效法律文书。如果不履行这一手续,财产一旦落入非合法继承人手里,很可能产生民事纠纷。
调查
有时甚至需到法院打官司
张先生一家的经历,绝非个别现象。记者从莆田多家公证处了解到,类似案例并不鲜见。不少律师事务所中,相关咨询也不少。福建侬来律师事务所的陈律师介绍,亲人去世后留下的存款要作为遗产来处理,有遗嘱的按遗嘱继承,指定继承人要到当地公证处公证。如果没有遗嘱,就由法定继承人继承,包括配偶、子女、父母。如果继承人对遗产分配产生纠纷,就要去法院诉讼。
根据国务院《储蓄管理条例》,中国人民银行曾规定:存款人死亡后,合法继承人为证明自己的身份和有权提取该项存款,应向储蓄机构所在地的公证处申请办理继承权证明书,储蓄机构凭此办理过户或支付手续。该项存款的继承权发生争执时,由人民法院判处。储蓄机构凭人民法院的判决书、裁定书或调解书办理过户或支付手续。
据悉,申请继承权公证一定要具备以下材料:直系亲属关系证明,包括去世人的父母、配偶、子女情况,涉及的财产凭证,如存单、有价证券等。在莆田,办理公证的费用按照遗产金额的2%收取,不足1万元的每次收取200元。
很多人质疑,如果“休眠存款”无人认领,那么多年后银行会否将其中饱私囊?记者了解到,有关规定明确:存款人死亡后,无法定继承人又无遗嘱
- 储户银行存款变成买保险(2013-03-13)
- 疑从银行柜台取1600元假币 储户维权无门哑巴吃黄连(2013-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