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宝莱保健品被质疑涉嫌传销 直销员血本无归
摘 要:号称“畅销全球”的减肥保健品公司康宝莱,近日被质疑涉嫌传销,且一些参与过康宝莱直销的部分中国直销员也出来指责
康宝莱一位曾经的高级业务代表吴丽蓉告诉记者,为了保证自己有23%的销售提成,每月必须达到12000元(1000PV)以上的销售额。这使得她在3个月内几乎动用了所有的家族关系才勉强消化掉积压的产品。然而在这之后,市场反应仍然冷淡,面对每月过万的产品销售压力,她已然无计可施。
“这种还只是康宝莱直销团队中的初级直销人员。”陈怡对记者透露,如果想做到更高的层次,“人比销售更重要”。
康宝莱奖金制度规定:“无限代奖金,即直销员可领取自己以下前三代直销员销售总额的1%至5%;四代以后无数代销售总额的1%、2%、3%至3.5%。”这使得拉人入伙的吸引力甚至超过了销售本身。
“拉人虽然没有提成,但是下线有业绩你就有提成。同时,虽然公司没有明文规定要买货,但是我的上级却不断要求我们进货,否则影响提成。这与‘金字塔销售’有什么区别?”吴丽蓉对记者透露。正是这种担忧,使得她最终选择退出康宝莱直销。
“太极”招式规避责任
既然存在诸多漏洞,康宝莱为何仍然平安无事?
范伟云告诉记者,一般直销企业遇到这些问题都会通过各种方式打“太极”,就算能查到参与上下线的人,也查不到这些人与直销企业之间的直接关系。企业总部会把所有的问题都推到经销商身上,从而使之与公司总部无关。
而康宝莱打“太极”的主要招式之一,则是“营养俱乐部”模式。
据一位武汉康宝莱经销商介绍,这些所谓的营养俱乐部,并没有统一的店名、商标,甚至从店外看不出和康宝莱有任何关系,而是多以“养生馆”等形式出现。其主要业务也不是以零售康宝莱产品为主,而是为客户提供健康咨询和管理服务,让客户到店里按照事先配好的疗程食用康宝莱的保健食品。其投资规模一般在3万元至5万元左右,不需要加盟金和技术转让费,甚至店员也只需雇用三四个,其中一两个负责派发传单做好宣传。
上述经销商还告诉记者,康宝莱内部规定这种营养俱乐部必须向康宝莱公司报备,经过公司批准方可开设。但为了防止经销商出问题连累自己,康宝莱在自己与俱乐部之间竖起了“保护网”:禁止营养俱乐部用“连锁”、“加盟”、“特许经营”等字样宣传经营模式,并且不允许这些俱乐部名称中使用“康宝莱”字样。
对此,上海鼎力律师事务所主任赵山对记者分析,由于康宝莱的营养俱乐部是独立法人,其实言下之意就是可以在店里卖康宝莱的产品,也可以卖别人家的产品,即使出事也与“康宝莱”无关,这正是康宝莱规避责任的做法。但也由于这些公司均是独立的法人,使得康宝莱公司在撇清干系的同时,其监管力度也大打折扣,经销商的违规操作很难有效监管。如果因此导致产品引起问题,公司仍然无法回避法律责任。
低门槛高起点的佣金支付;营养俱乐部可发展自己不限人数的团队。这些,都是直销企业发展模式中无法回避的诱惑。但范伟云认为,当这种诱惑不断壮大的时候,由于相关法规《直销管理条例》已出台多年,条例中对于很多直销运作中的具体问题都没有作出明确规定,如直销与传销的概念界定,单层次直销和多层次直销的明确区别等,让很多直销企业钻了空子,也给具体执法带来了很大困难。
在赵山看来,想要改善直销行业监管的乱象,首先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需要及时发现并制止部分直销企业存在的违规问题,以主动执法加强监管;而直销企业也应该加强自律,规范自身经营行为;同时,参与者更要警惕投机心理,增强风险意识,谨慎参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