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济南日报 济南时报 都市女报 当代健康报 人口导报
外文版
繁體中文

城市中父母老漂族:没朋友看病难 想放手不忍心

http://www.e23.cn2013-10-15北京晨报

    摘  要:年迈的他们,离开家乡,来到一座完全陌生的城市,几乎没有朋友,整天被困在水泥钢铁筑起的“笼子”。敲开一扇门。门里,住着他们的儿子儿媳或女儿女婿,还有他们的孙子(女)与外孙(女)。从此,含饴弄孙成了他们的新工作。在享受天伦之乐的同时,他们的内心有着不少因漂泊异乡而产生的孤独和烦恼……这些为照顾第三代而远离家乡、来到陌生大城市的父母,被称为“老漂族”。

  年迈的他们,离开家乡,来到一座完全陌生的城市,几乎没有朋友,整天被困在水泥钢铁筑起的“笼子”。敲开一扇门。门里,住着他们的儿子儿媳或女儿女婿,还有他们的孙子(女)与外孙(女)。从此,含饴弄孙成了他们的新工作。在享受天伦之乐的同时,他们的内心有着不少因漂泊异乡而产生的孤独和烦恼……这些为照顾第三代而远离家乡、来到陌生大城市的父母,被称为“老漂族”。

  他们或洗衣做饭,或含饴弄孙,纵忙碌却终难敌孤独……当下中国,“老漂族”群体正日益壮大。为子女,耗尽人生最后几滴心血的同时,他们也面临着精神孤寂、就医困难等诸多难题。

  老漂族没有朋友、想家、孤独是普遍生活状态。微型网络快调结果显示,74%的网友,身边有“老漂族”;而“没有朋友”、“精神上缺乏慰藉”和“想家”,被认为是漂妈、漂爸们最大的烦恼。

  最难过:没有朋友

  对于步入中老年的“老漂族”来说,离开家乡的最大损失,就是与原来的社会相脱离,感觉自己像是个“被人遗忘的角落”。

  李阿姨有四个女儿,大学毕业后在各地安家,弄得她像候鸟一样,前两年在北京,这两年在上海,而接下来的两三年,已经早早地被在成都定居的小女儿“预订”了。正是在这样的被动漂泊中,她和家乡的亲朋好友疏离了许多,有时好不容易通次电话,聊着聊着会发觉居然没话说了。

  最牵挂:老夫妻分两地

  “老漂族”里还有相当多不是夫妻俩结伴同行的,分居两地的现状,会让身在上海的“老漂族”备感牵挂。

  从甘肃来的唐阿姨,一年前是和老伴同车来到上海的。但老伴对上海的饮食和天气都不习惯,没到半年就打道回府。大半辈子从没分开过的恩爱夫妻,只好分居两地。“从那天起,我的心就碎成了两半,两头都放不下。”唐阿姨难掩牵挂。

  最现实:没医保看病难

  由于在本地没医保,这些“老漂族”最怕上医院,更怕住院,因为异地报销耗时耗力,实在“伤不起”。

  马阿姨为照顾孙子,在上海已经待了四五年。从去年年底起,她感觉心脏很不舒服,儿子陪她看医生,医生说她心脏的确有问题,但需要做全身检查,但马阿姨坚决不同意。因为自己的医疗保险不在上海,如果在上海看病,基本要自掏腰包。

  最纠结:想放手又不忍心

  有着种种的不适和牵挂,大多数“老漂族”都表示,很想家,希望能够早一点卸下担子。可是,现实让这个担子不是说丢就能丢的。有的老人甚至下了狠心要撒手不管,但事到临头,还是回头帮孩子,回家的期限又变得遥遥无期。“社会竞争太激烈,孩子现在都是三十出头,正是事业打拼的关键时刻。如果我走了,谁帮他们带孩子、照顾家?找别人,不一定能找到合适的。”按照原来的约定,李阿姨再过几个月就要离开上海的二女儿了。但二女儿工作表现不错,公司最近打算派她到国外进修一年。听到这个好消息,李阿姨却急得睡不着觉了:“如果我走了,女儿在国外,那小宝宝怎么办啊?女婿一个大男人,要上班,忙不过来的啊。”

  ■专家观点

  这是当下快节奏中国的一个阶段性现象。

“‘老漂族’出现,是因为中国人强烈的家庭观念。父母觉得有义务尽全力支持他们,因此有许多老人离开家乡,来到上海等大城市。”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文军这样认为,这也是当下快节奏中国的一个阶段性现象。心理专家林紫谈到,在处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网络编辑:马恬

浮世绘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