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系投行掘金低碳生意 盯紧“合同能源管理公司”
摘 要:记者获悉,随着国内绿色金融的崛起,出于对节能减排融资灵活性的考量,一些商业银行,如浦发银行等,已将绿色金融纳入投行部门,并在各个分行配置专门投行人员。
节能环保这个“永恒的朝阳产业”,正在成为商业银行投行的新生意。
记者获悉,随着国内绿色金融的崛起,出于对节能减排融资灵活性的考量,一些商业银行,如浦发银行等,已将绿色金融纳入投行部门,并在各个分行配置专门投行人员。
“此前,投行部还是总部二级部门,那时,所有关于项目管理的业务都是我们投行部门做,而绿色信贷当时多与技改贷款联系,属于中长期融资,涉及不少技术风险,也属于一个项目融资,所以就放到了投行部门。”浦发投资银行部总经理杨斌在日前一场调研中对记者称。
绿色金融外延极广,主要包括能效融资(工业和建筑能效)、清洁能源融资、环保金融、碳金融和绿色装备供应链融资等多个板块。
“目前,我们的绿色金融,工作重点就是合同能源管理公司,这个是国内节能减排、低碳的牛鼻子。”上海银行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总经理朱会冲对本报记者称。
合同能源“绿色风”
2011年底,宝钢集团旗下两大新兴业务板块宝钢能源、宝钢建筑与浦发银行合作,通过合同能源管理等创新业务模式进行融资,一度成为绿色金融领域的典型案例。
浦发银行一位人士对记者回忆道,浦发瞅准了宝钢身处高耗能的钢铁行业,有着绿色信贷、合同能源管理融资等业务需求。此次合作主要是基于宝钢节能减排提供一系列金融产品,包括与宝钢合作了EPC买断保理业务,即针对宝钢未来收益权提供保理业务,买断企业的应收账款。
借着这次节能减排合作,2012年宝钢进一步与浦发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重点在项目融资、并购贷款、贸易金融、绿色信贷等领域。
在上述合作中,宝钢集团具体融资人为宝钢工程技术集团及其子公司宝钢节能公司,两者恰为宝钢集团旗下的合同能源管理企业。
记者获取的信息还显示,宝钢节能公司为上海市合同能源管理企业联盟执行主席单位,宝钢节能公司总经理陈在根担任联盟执行主席。后者成立于2011年底,属于节能服务企业之间资源共享、合力发展的联合体。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10年前由世界银行首次引入中国,合同能源管理公司行业主要是中心企业。据了解,上海市备案合同能源管理公司有343家,但仅有15%左右的合同能源管理公司获得银行信贷支持。” 朱会冲称。
他解释称,之所以获得的金融支持少,是由于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特殊性,一是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下,一次性投入大、投资回收期长;二是不能形成有效的可抵押资产;三是绝大部分合同能源管理公司为中小企业,处于成长期,自身财务数据尚有欠缺。
正是看到这一点,上海银行已将合同能源管理公司定位为绿色金融工作重点。此外,不少合同能源管理公司有着大企业集团背景,通过与其合作,可以介入或巩固与大企业集团的业务往来。
记者采访的几位银行业人士均表示,合同能源融资较为灵活,除了传统信贷,不少需要投资银行来进行创新性安排。
记者了解的一个案例是,上海泰豪智能节能技术有限公司(下称“泰豪”)是一家主营合同能源管理业务的中小企业,业务范围为建筑、工业、交通、园区等四大领域。2012年,泰豪承接湖北的一个生产线余热发电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由于借款人母公司、借款人、项目实施地分别属于不同的省份,银行传统融资难度很大。
此后,浦发银行投行部找到了一个新的模式,即借助IFC(国际金融公司)能效贷款,由IFC承担50%损失分担,最终向泰豪提供了2000万元贷款支持。类似的增信措施还有,通过CDM应收账款质押担保方式,为从事碳交易企业融资提供有效的担保。该担保
- 银行理财收益率或小幅回落 结构性产品表现不佳(2013-10-18)
- 银行股启动才能力挽狂澜(2013-10-18)
- 光大银行或筹资400亿 成港股今年最大IPO(2013-10-18)
- 三季度银行再融资高达1630亿 股份银行承压最重(2013-10-18)
- 千亿募资计划瞄准境外 多家中资银行竞逐H股上市(2013-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