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济南日报 济南时报 都市女报 当代健康报 人口导报
外文版
繁體中文

平安近640亿市值H股遭质押 正大财力再遭疑

http://www.e23.cn2013-11-14第一财经日报

    摘  要:今年初,泰国正大集团通过旗下4家子公司接手了汇丰控股(84.9, 0.10, 0.12%, 实时行情)所持有的中国平安[微博](61.4, 0.45, 0.74%, 实时行情)15.57%股份,交易金额高达727.36亿港元(约93.85亿美元),并且以现金支付。当时市场就质疑正大集团的财力能否承载住如此巨额交易,随之而来的传闻也不绝于耳。

  今年初,泰国正大集团通过旗下4家子公司接手了汇丰控股(84.9, 0.10, 0.12%, 实时行情)所持有的中国平安[微博](61.4, 0.45, 0.74%, 实时行情)15.57%股份,交易金额高达727.36亿港元(约93.85亿美元),并且以现金支付。当时市场就质疑正大集团的财力能否承载住如此巨额交易,随之而来的传闻也不绝于耳。

  但最终正大集团顺利拿下这15.57%的股权,成为中国平安第一大股东,而时隔不到一年,正大集团又将八成的中国平安股权质押给瑞银集团进行融资,这似乎再一次印证了此前市场的猜疑。

  受消息面影响,11月13日,中国平安A股报收36.27元,跌2.94%;H股报收60.95港元,跌2.09%。

  正大财力备受考验

  “我们当初就在想正大集团如何拿出这么多钱收购中国平安的股权,即便真的通过自有资金完成交易,也一定会对正大集团造成极大的资金压力,现如今已经证实了正大集团确实非常缺钱。”昨日,一位深圳保险业内人士在看到正大集团质押中国平安股权融资的新闻后对本报如是说。

  11月12日晚间,中国平安公告称,其第一大股东正大集团出于财务考虑将持有的中国平安8.8亿股H股、880万股A股质押,同时辅以结构性金融衍生产品进行融资,累计质押股数达到8.89亿股,约占中国平安总股本的11.23%。

  但该公告并未透露正大集团此次的融资金额和期限,而如果按照11月12日中国平安H股的收盘价来计算,仅此次抵押的8.89亿股H股的市值就达到547.9亿港元,如果再加上以结构性金融衍生产品Collar(封顶保底式期权交易)的融资方式抵押给瑞银集团的3亿股H股,正大集团此次抵押的中国平安H股股权市值达到了636.3亿港元。

  回溯到年初股权交易之时,公开资料显示,正大集团在中国投资额近60亿美元,年销售额超过500亿元人民币。这样算来,中国平安股权的交易额甚至超过了正大集团在中国的整个年销售额。

  而根据《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的规定,股东应当以来源合法的自有资金向保险公司投资,不得用银行贷款及其他形式的非自有资金向保险公司投资。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委托他人或者接受他人委托持有保险公司的股权。

  所以,在整个股权收购过程中,大家最为关注的莫过于正大集团如此大手笔的收购资金从哪里来,资金的来源也决定了这笔交易背后是否另有其人。从最初的“明天系”介入交易到国开行“叫停”正大贷款融资,再到瑞银被传为背后金主,无不围绕着“钱从哪里来”的问题。

  正大集团也先后多次通过不同途径在不同场合重申“钱是自己的”,甚至在出席博鳌论坛期间,正大集团董事长谢国民还回应称,收购中国平安的资金乃是集团自有资金,否认是来自瑞银。

  为了向市场彰显正大集团能够吞下这93亿美元买卖的实力,正大集团还迅速增加4家持股子公司注册资本,中国平安披露的《详式权益变动报告书》显示,相隔20天的时间里,这4家子公司由每家5万美元、总额20万美元的注册资本追加至105亿美元。

  然而,此次股权质押融资似乎再一次证实了正大集团资金处于匮乏状态,对中国平安的股权收购令正大集团财力大伤,急需资金进行周转。

  另外,对于正大集团的此次融资模式,一位投资界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分析,股权质押融资是比较常见的融资模式,但在股权质押融资中,如果出质人无法正常归还融资款项,那么企业的股权可能面临折价转让风险,形成股东变更的局面,另外,被质押的股权其价格波动也会带来一定的市场风险。

  跑马圈地加速资金饥渴

  自收购中国平安股权之后,正大集团对中国市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网络编辑:马恬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