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泄露卡被盗刷 银行和卡主谁来担责任?
摘 要:吕女士参加了一次“一分钱购物体验”,结果被人套出了信用卡的信息,将其银行预留手机号码更改,盗刷了12000元。因吕女士拒绝还款,交通银行将她告上法院,追索欠款。昨天,此案在西城法院开庭审理。盗刷的钱该由谁承担、银行有无过错,成为庭审焦点。
的措施,避免损失扩大。比如及时通知银行挂失、报警等。
欧阳继华律师说,在审查银行过错方面,主要是看银行是否严格遵守了相关操作流程;银行是否存在管理或技术漏洞让犯罪分子能够盗刷盗取。比如此案中,银行修改密码和预留手机号码的流程是什么?银行要举证在此过程中是否严格按规定办理。
审判实例
法院的确按过错定责任
记者查阅了一下,银行卡被盗刷后引发储户和银行发生诉讼的事屡见不鲜。纵观法院的判决结果,和欧阳继华律师分析的一样,均是按过错分责任。
中学教师李先生在ATM自动取款机取款之后,第二天发现银行卡被人在夜里2次转账、7次取现,共计11万余元。李先生认为银行管理存在严重疏漏,要求银行赔偿损失。
法院调取了一段监控录像,在李先生取款前,有人在自动取款机上贴了东西,此后包括李先生在内的三个储户在此存取款。后来,一个人又从取款机上拿走了所粘物品。李先生据此认为,犯罪嫌疑人将非法监控设备安装在取款机上,借此盗取了他的卡号和密码,克隆了伪卡盗刷。
法院判决确认了李先生被人用非法监控设备窃取卡号、密码,制造伪卡盗刷,李先生在交易过程中并无过错。法院认为,金融机构不能识别伪卡,与李先生无关,不能把损失转嫁给李先生,只能向犯罪人员主张权益。判决银行赔偿李先生11万余元。
在另一起案件中,王小姐的信用卡被男友偷走,由于其知道王小姐的密码,直接盗刷了3万余元。得知被盗刷后,王小姐向警方报案,并报银行挂失。
法院认为,作为信用卡的持有人,王小姐负有妥善保管该卡及密码的义务,并应承担因使用信用卡而发生的全部债务。王小姐发现信用卡丢失后挂失,但被盗刷的消费都发生在挂失之前,银行对挂失前的损失不承担责任。而且,王小姐也没有在信用卡背面的签名栏内签名,按照合约规定,她对此造成的信用卡透支损失应自行承担。
此外,广州的陈先生也被人拿着伪造的银行卡盗刷70万元。起诉后,广州法院判决银行未能准确识别伪造的银行卡,导致储户存款被盗取,应承担80%的责任;陈先生未能妥善保管密码,申请挂失不及时,应承担20%的责任。
承办法官解释说,设置密码的银行卡被伪造后交易的,银行未识别伪卡,一般应当对卡内资金损失承担不少于50%的责任,储户对银行卡被伪造存在过错的,可以减轻或免除银行因不能识别伪卡而该承担的民事责任。此外,储户对密码的泄露没有过错的,对银行卡账户内资金损失一般不承担责任。储户用卡不规范导致密码泄露的,一般应当在卡内资金损失50%的范围内承担责任。银行对密码泄露存在过错的,可以减轻或免除储户用卡不规范而应承担的民事责任。
律师支招
被盗刷取证很关键
对于保护用卡安全,积极维权的方法,欧阳继华律师提出三条建议:
首先,持卡人对个人身份信息和办卡信息应注意保密,不对任何人透露。发生盗刷盗取后,第一时间挂失、报警,搜集证据。
第二,要第一时间收集钱款非持卡人取款或消费的证据,比如持卡人不在交易地点或刷卡地点的证据。这在日后解决问题中非常关键。
曾经有个持卡人,发现被人盗刷信用卡后,立即在附近的银行持卡打印消费明细,时间、地点、持卡情况都得以证明,也因此,银行最终将这笔钱款垫付,持卡人无责。
第三,如果到了打官司的地步,就要尽可能给银行“挑毛病”,找到银行具体操作流程规定,看银行实际是怎么办理业务的,证明银行过错。
记者调查
银行卡是如何被盗刷的?
记者查阅了大量银行卡被盗刷的案例,发现盗刷原因主要是了解密码的熟人盗卡、A
- 中信信用卡遭盗刷 手机被骚扰难见提醒(2013-08-12)
- 分析人士建议强力铲除信息泄露土壤(2013-05-30)
- 银行卡在手却被盗刷 嫌犯是银行业务员(2013-11-13)
- 银行卡在身边 密码没泄露钱被划走了12万(2013-11-11)
- 男子卡未离身被刷21万 银行人士称磁条卡易复制(2013-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