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经理:债市今年跌幅相当于股市从6000点跌到2000点
摘 要:最近半年来跌幅逾60%!一款券商集合理财分级债券劣后级走势暴露了债券市场无情下跌造成的风险,而另一款半年收益高达153%的产品也让投资人羡慕不已。“杠杆、分级”在今年的券商资管业绩起到绝对的放大作用,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例,三季度一级市场发行利率一度攀升至4.13%,较二季度高位大幅上行50BP。信用产品二级市场收益率亦在利率产品的推动下全线冲高。总体来看,三季度二级市场收益率曲线平坦化上移,虽然收益倒挂的情况有所改善,但各期限利差明显缩小,收益率曲线平坦。
杠杆放大“杀伤力” 自买劣后端吞“苦果”
低迷的行情或许并非最重要的因素,杠杆与分级才是杀伤力。从跌幅居前的产品来看,分级劣后端受损首当其冲。而由于多数产品为券商自有资金购买,因此,这一或有损失也将为券商承担。一味迎合市场需求,券商这一创新业务的得失还需衡量。
在今年新发行的产品当中,分级产品几乎占四分之一。优先级投资人收益高的达到7.5%以上,但值得关注的是,达到保证优先级的“固定收益”都需要劣后端做杠杆担保,这些产品的劣后级都是怎么解决的呢?券商人士透露,劣后端很难找,多数都是要券商自己的资金购买,个别产品找到一些私募进行合作。
如招商证券[微博](10.96, 0.09, 0.83%)和重阳投资合作发行的名为招商汇金之重阳集合资产管理计划,通过设计,私募券商资管产品在一个证券账户下实现不同风险偏好客户的整合。风险偏好较高的客户可以配置A类份额,而风险偏好较低的客户则可以将风险收益的大部分让渡给管理者,换取部分保障功能。而对于管理者来说,通过这种设计也获得放大业绩报酬比例,充分体现其投资管理能力价值的机会。
“银行渠道肯定是喜欢固定收益产品收益率越高越好,但是劣后端都要我们自己去找。”有券商市场部人士透露,正是由于为了迎合银行理财客户的需求,他们不得不消耗自己的资本金去撬动更多的理财客户。为打造类固定收益类产品,券商将债券型产品分级设计,优先端为固定收益一般为4.5%到7%。这类产品在银行间市场非常好卖,获得了投资人的一致认可,而券商为保证收益,以自有资金参与认购劣后端,为优先端提供安全垫。
目前各家券商采用的杠杆不同,光大阳光北斗星B的成立规模为4000万元,阳光北斗星总的规模为5.4亿元。公告显示,光大阳光北斗星1号成立后一个月,该公司又成立了“光大阳光北斗星2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净参与金额为近2亿元人民币。其中“光大阳光北斗星2号A”净参与金额1.5998亿元人民币,“光大阳光北斗星2号B”净参与金额4000万人民币,杠杆比例有所降低。
分析人士表示,目前券商固定收益类管理计划杠杆最高一般也就是20多倍,再高的就比较少,但也不排除。由于目前券商资产管理计划(小集合)并未对这类结构化产品杠杆比例设限,投资范围也较为灵活,且小集合面对的是少数投资者,只要投资者具有相应的风险收益承受能力,做高杠杆可以理解。
但高杠杆的高风险已经体现,根据中国证监会会计部函[2013]45号,“证券公司发起设立资产管理分级产品,并以自有资金认购次级部分,需根据公司承担风险的程度,确认相应的预计负债”。这也是券商该类业务负债增加的原因。海通证券曾在7月财务数据报告中解释称,鉴于7月债券市场下降,海通资管债券类产品净值下降。7月资产管理公司对以自有资金认购的次级部分确认了相应的预计负债,当期利润出现负数。11月9日,海通证券发布澄清公告称,子公司上海海通证券资产管理公司作为其持有的债券类分级产品的劣后收益人,足额计提了预计负债8822.45万元人民币。不过公司相关人士解释说,由于市场波动,出现浮动亏损,但随着债券到期,本金和利息的兑现,这部分浮动亏损
- “固收女王”被查 国信证券陷债市核查风暴(2013-10-18)
- 需求改观有限 短暂利好难改债市弱势格局(2013-10-17)
- 债市核查无碍固收部重金挖角 试类信托等业务(2013-10-17)
- 债市核查风暴再升级 国信证券"固收女王"落马(2013-10-15)
- 债市打黑 宏源证券几位高管相继被带走(2013-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