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济南日报 济南时报 都市女报 当代健康报 人口导报
外文版
繁體中文

优衣库雅戈尔等品牌“染毒”:供应商违规排污

http://www.e23.cn2013-12-09新金融观察报

    摘  要:上榜,有时候对企业和品牌来说并不是好事,尤其是涉及污染的榜单。12月4日公众环境研究中心、朝露环保、绿色江南等七家环保组织发布纺织业污染报告,优衣库、CK、Polo等时尚品牌的供应商榜上有名。

准大幅收紧了COD、苯胺类等指标的排放限值,并首次设定了AOX等指标的排放标准。

  占据中国印染业半壁江山的浙江省,较为全面地披露了企业违反新标准的数据。相关数据显示当地印染企业出现了大范围违规超标的情况,在2013年上半年,超标印染企业数量超过400家,占全省超标排放企业总数的90%以上。

  与此同时,污染排放正变得越来越隐蔽,调查取证成了难题。“最难以解决的问题就是证据的掌握,现在这些企业的排放已经不同于若干年前的状态,越来越多的企业采取的是一种比较隐蔽的排放方式,现在不要说这些排污口越来越延伸,有些在数公里之外,就是在地下走的一些管道,或者是地上的管道,有些深入到河里,深入到我们近海的海底,你很难去确认,你很难去采到这个样。”

  绿色江南机构负责人方应君介绍调查情况时表示,“调研的时候非常震撼,排放量非常大,排放口也是非常壮观。当时我站在那里的时候心都快跳出来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场面,还有热气,刺鼻的一些味道,我当时取了一些水样,当时是有温度的,凭感觉算了一下,温度大概有40摄氏度,热气直冒。”

  而在另一些地区,因为行业的特殊性,即使纺织业污水在进入普通的市政污水处理系统之后,同样无法达到合格排放。

  转移产地却转移不了污染

  在纺织业内,一个非常令人瞩目的问题就是产业转移,众多服装加工企业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转移到越南、柬埔寨等东南亚地区。在欧美商场中,贴着东南亚、南亚甚至非洲国家制造的牌子的成衣越来越常见。继2009年耐克关闭在中国唯一一家鞋类生产工厂后,阿迪达斯近期也关闭了其在华唯一自有工厂,因此有业内人士认为,中国正逐步失去其纺织业世界工厂的地位。

  然而,环保组织在调查中发现,纺织出口份额的下降,主要集中在成衣加工环节,而在以印染、整理为主的纺织原材料加工环节,中国仍占据世界最主要地位。由于中国相对其他纺织业加工出口国家具有多重比较优势,预期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仍将是纺织材料加工生产的世界工厂。

  “实际上这些创造就业岗位最后服装、成衣加工的环节越来越多地转向了东南亚甚至南亚的这些国家,比如说孟加拉。但是印染这个行业企业却大量留在了中国,而这个行业消耗85%的水、80%的能源、65%的化学品的排放,可以说八成左右的这些污染物的排放基本上是源自这样一个环节,而这个环节留在了我们这里。”

  仅从经济角度来看,中国在新一轮全球产业分工中看似有得有失,然而从环境和社会角度来看,这样再分工却令人担忧。中国所失去的,是劳动力密集型的成衣加工环节,这个环节能够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而水耗、能耗低,污染排放量少;而中国所得到的,是资本密集型的染整环节,这个环节难以带来大量的就业岗位,而水耗、能耗高,污染排放量很大。

  在中国印染行业最为集中的浙江绍兴,“染缸、酒缸、酱缸”等三缸,正在成为这里的新名片,资料显示,作为年产量占全国10%的纺织大县,其拥有从前道PTA、化纤原料到织造印染、服装家纺的完整产业链。其中,印染产值占到全国的30%,占全县工业经济的比重接近25%,是传统支柱行业。而当地目前只有一家处理污泥的单位,日处理能力在1000吨左右,但是当地的污泥产量在2500吨上下,“污染就是这样留下的。”

“我想还是要通过绿色选择,让品牌推动一些企业能够得到污水处理的技术进行改良,我相信不是技术问题,就是资本的问题,所以还是需要更多的人去推动这件事情,让江南水乡不再出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网络编辑:陈淑贞

浮世绘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