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价将整体下调挤压药企利润 海外遭封杀
摘 要:在未来50天之内,近2600家国内中成药企业将迎来一轮针对性降价——在年关前释出的这一重磅消息,让年产值超过5100亿元的中成药产业链各个环节均弥漫着浓厚的担忧情绪。
0.00%)(SH:600332)、中恒集团(13.91,-0.06, -0.43%)(SH:600252)、同仁堂(20.30, 0.02, 0.10%)(SH:600085)、亚宝药业(6.15, -0.01, -0.16%)(SH:600351)、康缘药业(29.89, 0.24, 0.81%)(SH:600557)、沃华医药(10.98, 0.00, 0.00%)(SZ:002107)、康恩贝(13.51, 0.00,0.00%)(SH:600572)、奇正藏药(21.52, -0.46, -2.09%)(SZ:002287)、天士力(40.14, -1.21, -2.93%)(SH:600535)、红日药业(33.900, 0.06, 0.18%)(SZ:300026)、贵州百灵(20.30, -0.17, -0.83%)(SZ:002424)、以岭药业(31.44, -0.37,-1.16%)(SZ:002603)、羚锐制药(9.90, 0.35, 3.66%)(SH:600285)、上海辅仁(15.35, 0.27, 1.79%)(SH:600781)、片仔癀(99.17, -1.71, -1.70%)(SH:600436)等数十家主营业务涉足中成药的企业。一旦大幅度降价的政策靴子落地,相关企业的利润回报势必会遭到沉重的打击。
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中药材原材料成本连年飙升成为各药企向发改委施压的最大“法宝”。过去五六年来,国内中药市场最为常用的200味药材价格指数年均上涨27.7%,尤其是三七、水蛭等药材上涨幅度最大,这在一定程度上给相关中成药生产企业造成颇大的成本压力。
另一方面,本土市场的利润被政策进一步摊薄,一些走在前面尝试海外拓展的中成药企业却又“屋漏偏逢连夜雨”,在包括英国在内的一些海外市场遭到了“严打”。
以此次爆发清理矛盾的英国中成药市场为例,英国从2011年开始实施欧盟规定,中成药产品必须要拿到产品的注册执照才能上市,没有注册执照的中成药库存销完、保质期结束后不能再进货。由于目前在英销售的这一两百种中成药中,尚无任何一个中成药成功获得注册。这也意味着明年4月30日以后,目前英国市场上的中成药存货将全部下架。
英国市场下架、中成药闯关美国FDA大门难的消息频出,中成药海外战略正遭受着严厉拷问。“由于缺少受市场认可的中药标准体系,中医药在国际市场上仍处于尴尬地位,身份难以合法化,难以在国际市场上成为主流。”中投顾问产业研究部经理郭凡礼指出。
- 发改委酝酿调整中成药价格方案 预计明年年初出台(2013-12-05)
- 周五油价或每升降1毛 此前已连续两轮下调(2013-11-13)
- 失业保险基金结存2900多亿 多地下调费率减负企业(2013-11-05)
- 成品油下调成定局 降价幅度200元/吨左右(2013-09-26)
- 现今年第9次下调 千足金饰品每克降10元(2013-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