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房价会去哪儿 还在为房闹心的刚需看过来
摘 要:2013年,有哪些经济问题值得小结一下?有不少,其中房价应该算一个。因为本年2月国家又出台了房地产调控通知。连同此前出台的相关政策,近年来房价越调越高。岁末,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陈炳才研究员传来文章,对房价问题及趋势做了分析。看得出来他也很纠结。明年及今后房价如何?需要多角度观察。
至底线增长思维,到2020年我国经济翻番,经济增长速度必须达到7%以上,再加上收入倍增计划等,带来住房购买能力提高。上限思维是消费物价不包括房价,意味着房价不会成为控制目标,过去政策用的限制词是抑制房价过快上涨,而不是房价上涨,而过快与否,没有标准。
2.地方财政支付困难推高房价
据国家审计署资料,2012年底4个省、17个省会城市承诺以土地出让收入为偿债来源的债务余额7746.97亿元,占这些地区债务余额的54.64%。这些地区2012年以土地出让收入为偿债来源的债务,需偿还本息2315.73亿元,为当年可支配土地出让收入的1.25倍。地方财政的偿还能力是下降的,为了偿还,出路是提高土地价格,或者发行地方债,地方债的发行依然要靠税收来解决,需要依靠土地财政来解决。因此,地方政府比百姓更希望土地价格上涨。
3.宏观政策对商品房的态度
宏观政策确定保障房是政府建设的重点,虽然解决部分人的居住,但往往不能满足需要,而且保障房本身环境、地点和质量等无法满足需求。不仅如此,宏观政策对商品房的态度是市场起决定性作用。
另外,压缩过剩产能,房地产是源头,房地产没有控制,压缩产能很难进行,甚至出现抬高房地产原材料价格上涨的情况,会抬高住房成本。压缩产能,就业压力本身就大,如果真的打压房地产,社会压力更大。更重要的是全社会的货币供应量持续不断扩张,在贷款上也很明显,这些资金的很大部分集中到住房投资或购买,把住房价格提高。
4.城镇化比率的提高
为提高城镇化率,就得建造新的城市或城区。最近,中央有关部门对12个省区的摸底调查显示,12个省级城市都要建新城,共规划了55个新城;144个地级市中有133个要建新城,共规划了200个;161个县级市中有67个也要建新城。
从公布规划的96个新城面积来看,占地超过6000平方公里,相当于所在城市建成区一半以上。按照55个新城30万人口,1650万人,133个20万,2660万,67个县新城10万,670万,合计新城4980万人,这是12个省的,如果全部计算起来,估计可以解决1亿人口的新城。
5.需求的扩大和特殊性
家庭的分蘖导致住房二人一套和一人一套的情况增加,单身离婚家庭的增加,也导致住房需求增加。而对改善住房的需求,推高了对住房面积扩大的需求。进入城市的大学生和研究生也期待住房,迫于收入压力租房,但需求依然在。
更重要的是,大部分家庭都投入了房地产的投资和投机,使得城市住房难以满足需求,远郊无法真正解决住房的困难,而且成本很高,除非企业从城市搬出,或者中心城市的人口、就业人数减少,而郊区增加,才能出现向郊区扩大购买的可能。
在投资比较选择中,房地产依然有优势。黄金、玉石、字画、古董,都不能像房地产投资那样可靠。我国资金过剩,本该投资渠道多样化来吸纳,但我国投资渠道相对狭窄,股票市场的不规范和暴涨暴跌让很多人远离,玉石、字画、古董真假难辨,因此,黄金、住房成为很多人的选择,而住房是吸纳资金最多的投资对象。
6.流动性依然充足,对房地产有利
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依然存在,外汇占款总规模依然增加,尤其是人民币汇率升值尚未达到1994年前的水平,名义汇率还有一定的升值空间。即使没有升值导致的外汇占款增加,我国较高的存款准备金率,也表明我国未来发展不会缺乏资金,这些因素为房地产投资提供了资金来源支持。
2007年以来房地产基本不缺资金,开发资金占实到资金的比重在54%-64%之间。今年1-10月占53.6%。同期房地产企业实到资金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36.4%,说
- 刚需族资金有限如何淘房 看巧借小三房做婚房(2013-11-15)
- 房贷吃紧刚需族安居梦很受伤 中介趁机“捞一笔”(2013-11-06)
- 房贷收紧抬高刚需购房成本 部分银行暂停房贷(2013-10-16)
- 你有房子了吗 刚需族怎样制订购房计划(2013-09-29)
- 刚需如何是好 银行个贷“断粮”(2013-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