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税负居高不下 高税收压弯实体经济的腰
摘 要:“摆在面上的税收好减,藏在暗处的各种收费难降。”许多中小企业反映,目前小微企业负担依然“居高不下”,主要原因是各种名目的行政性、垄断性收费很多。
往往难以事半功倍。在一些省市,政府部门每年拿出不少资金直接补贴企业,但效果却不明显,同时公平性与普惠性也有待提高。
一些地方银监局负责人建议,未来可考虑将财政资金集中起来做担保基金,帮助中小微企业建立起稳定的融资担保渠道。比如1亿元的担保基金,可以对企业进行10亿元的担保支持。
为实体企业松绑开路要进行到底
——部分企业家心态录(下)
面对实体企业转型升级的压力,政府推出了一系列减轻负担、改善融资、减少审批的政策,为企业发展“松绑开路”。
部分实体企业负责人反映,税收负担过高、融资环境较差、知识产权保护不力、产业政策多变、人才培育脱节等难题,仍是当前企业面临的主要困扰,希望国家继续加大力度为企业发展改善环境。
2012年,广州市开始拿出财政资金对中小企业进行“首贷贴息”扶持,2012年只有17家企业享受政策,2013年1月至8月也仅有30多家企业申请。一家企业负责人说,全市有中小企业24万家,能贷到款的不到2万家。
一方面小微企业贷款难,另一方面大企业授信根本用不完。福建一家企业负责人说:“公司目前有20亿-30亿元的银行授信未使用,银行愿意贷,企业没这个需求,没有贷一分钱。”
国内资本市场也让企业“很伤心”。福建一位知名企业家介绍,泉州一家鞋企想在A股上市,花了很多钱,结果争取了5年都没上成,反而把资本金花掉一半,50多个股东产生矛盾,公司差点破产。我们的股市“严审批、轻监管”的方式跟境外形成很大的反差,不利于企业健康发展。
对知识产权保护提升水平的渴望,让许多创新型企业、品牌企业“望眼欲穿”。在恒安国际集团,工作人员向《经济参考报》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件事:集团准备到中部一个省投资设立纸巾厂,4条生产线还没投产,当地已经出现7条假冒恒安品牌的生产线。当企业要求当地打击假冒恒安品牌的生产作坊和企业时,县领导无奈地说:“企业都是政府的财源,给我一些时间,我不能一下子全部打掉,要一步一步来。”
因为冒牌产品“防不胜防”,一些科技型企业对新产品的公开“慎之又慎”。陕西众森公司是一家生产光伏检测设备的企业,公司副总经理冉旭说,公司投入430万元研发了一种光伏电池片生产环节的新设备,将使电池生产减少银浆使用量1/3,成本降低30%左右,新产品将于明年初投产。当记者询问新设备的名称时,冉旭变得异常谨慎,他说:“这个不能透露。我们把新设备卖给客户都会签保密协议,防止被假冒。”
近年来,我国一些产业政策在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出现部分政策缺少延续性、个别政策“短命”的问题,部分项目“上得早死得快”,让一些企业吃尽了苦头。
多年前,紧跟当地产业振兴政策导向,广东佛山一家装备制造企业做了6个项目。结果不到一年时间,政策发生“180度变化”,4个项目被叫停。一家国有企业定了10多台设备,还给了一些订金,最后这家国有企业设备和订金都不要了,直接毁约,导致佛山的这家企业差点破产。
西安蓝晓科技公司董事长高月静也有这样的遭遇。“公司投资300多万元新建了一台10吨的燃煤锅炉,正等待环保部门验收的时候,西安市出台治理空气的新政策,要求开始锅炉煤改气,300万元白投了,这让我们措手不及。新增锅炉原来也是经过环保部门审批的,现在一个政策说改就改,还没用就报废了。”高月静说。
广东佛山市机械装备
- 不动产登记最早上半年出台 以人查房仍被严格限制(2014-01-07)
- 环渤海运煤船只骤减 火电企业光观望不拉煤(2014-01-07)
- 14年来百名省部级官员落马 一半与房地产业有关(2014-01-07)
- 新华财富规划师谈保险之一 人生必备的六张保单(2014-01-07)
- 再牛的将来,都来自现在的智慧选择!(2014-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