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利了就该让股民马上有钱
摘 要:提起“收益权”,北京股民蔡先生说自己17年前刚开始炒股时,确实迷恋过美国老太太持有微软[微博]股票最后浑然不觉就成了百万富翁的故事,也曾“秉持价值投资理念”,看公司业绩下单。可是几年下来,他感觉国内的股市很难成就美国老太太式的“神话”。
“价值投资”很受伤
“想来想去,还是得靠博差价”
“铁公鸡”的存在,在A股市场上早已见怪不怪。
提起“收益权”,北京股民蔡先生说自己17年前刚开始炒股时,确实迷恋过美国老太太持有微软[微博]股票最后浑然不觉就成了百万富翁的故事,也曾“秉持价值投资理念”,看公司业绩下单。可是几年下来,他感觉国内的股市很难成就美国老太太式的“神话”。
“业绩不错的,公司章程里关于分红这部分的内容含糊其词,该分红时用各种借口当期利润不分配,即使分红也抠得要命;对分配预案,小股民的反对票只是‘背景音乐’,连‘敲边鼓’都算不上;有时分红还是地雷,搞不好机构利用它玩一下,把给你的现金分红、转送股那点好处,再用股价跌进去;你觉得蓝筹根深叶茂,可跌破发行价时小股民割肉活命、大股东还有肉吃……想来想去,还是得靠博差价赚快钱。”
蔡先生说,年初有人推荐他买青岛双星(3.64, -0.12, -3.19%),他一查资料,发现这家公司从2005年至2011年,7年间有盈利却不分红。“2012年可算是大方了一把——税后每股分红利0.0095元,一分钱都不到!要是为这丁点‘甜头’,守它七八年,得错失多少机会?这样的‘价值投资’会让你很受伤!”
如蔡先生所言,梳理A股上市公司分红情况的变化轨迹,可以发现,虽然近年来情况有所改善,但还不尽如人意。
数据显示,在A股市场发展最初的10年里,上市公司分红意愿确实不强。1990年至2000年末的10年里,A股上市公司累计现金分红额1044.96亿元,而上市公司总利润额为5499.64亿元,股利支付率仅为19%。
2008年,证监会出台的《关于修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若干规定的决定》,规定分红不达标不允许再融资,以此作为约束条件来督促上市公司分红。
此后,上市公司分红的意愿有所提高。根据Wind数据,2008年至2010年,实施现金分红的上市公司家数分别为842家、932家和1256家,占所有上市公司家数的比例分别为53.16%、55.38%和61.81%;现金分红总额分别为3415.89亿元、3803.66亿元和4483.7亿元。
2012年5月,证监会完善分红政策,从严格细化信息披露的角度增强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透明度,督促上市公司强化回报股东的意识。不过,虽然近年来分红的上市公司数占全部上市公司数的比例及分红总额呈上升趋势,但股利支付率呈逐年下降之势。2008年至2012年A股上市公司整体股利支付率从41.57%降至29.42%,分红总额的增幅远远低于净利润增幅。
2014年,该围剿“铁公鸡”了
“如果绩优股都是‘现金奶牛’,我们当然愿意长期持有。”蔡先生认为,对中小投资者而言,每天盯k线图、查交易量、跟庄斗庄、卖出买进……不仅风险大、交易成本高,也耗时费神,影响正常的工作生活。
蔡先生觉得,目前上市公司在回报投资者方面表现优劣,与其股价、利润、人员激励等关联度太低。比如:在制度环境不改善、股市价格发现功能不到位的情况下,“分红”既不代表上市公司实力与前景,也不能约束企业的经营管理,更不能确保投资者收益。他总结出三条“铁公鸡逆天定律”:
——“铁公鸡”有人追捧。据统计,截至2013年6月底,共有39家公司自上市以来从未分过红,其中金杯汽车(2.61, -0.03, -1.14%)和S中纺机(22.28,-0.78, -3.38%)长达21年从未进行分红。而这39只“铁公鸡”中有22只
- 西陇化工:购新大陆生物带来新盈利增长点(2014-01-03)
- 想上新三板,规范比盈利重要(2013-12-26)
- 前11月吨钢盈利仅4.2元 协会称亏损已难以容忍(2013-12-24)
- 朝阳行业遭遇盈利难题 商业健康险呼唤顶层设计(2013-11-20)
- 投资型财产险再现江湖 或因险企盈利点出现瓶颈(2013-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