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险问题不断被指背离正业 国寿再成罚单大户
摘 要:寿险行业的“巨无霸”中国人寿(14.26, 0.02, 0.14%)在去年多次因“虚假宣传”等问题被监管部门处罚,而这些问题多出现在险企推出的理财产品的销售过程中。分析人士认为,这跟保险公司追求效益从而加压销售人员有关。记者发现,中国人寿近期提出了“2014年预期总保费为负增长”的目标,这被业界视为中国人寿业务转型过程中的一次重大调整
归属净资产2360.77亿元,较年初增长6.8%。
但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微博]对法治周末记者强调,虽然中国人寿的业绩在2013年有所好转,但前提是2012年其利润较之前下滑幅度很大。
中国人寿2012年的年报显示,公司2012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110.61亿元,同比下降39.7%。
此前,《中国证券报》援引分析人士的说法称,在经历了多年的快速增长之后,寿险业保费增速拐点已现,保险利润增长率或放缓,保险行业步入低增长周期。
在业绩压力下,中国人寿经营过程中浮现的问题不只是前文提及的理财产品方面的乱象。
此前甚至有消息称中国人寿山东分公司为保业绩向包括内勤人员在内的全体员工摊派指标,制造了“全员营销”的奇观。在该分公司中,业务完成比例不仅与员工绩效工资、员工评级挂钩,而且还与员工年终绩效工资与员工评级挂钩。在此情况下,一些员工迫于压力只好自己贴钱买保险,拿到提成后,再退保挽回部分损失。
据曝出此消息的人士说,摊派销售指标以致全员营销几乎成了很多保险企业的惯用伎俩,而员工的这种“先买后退”方式,却只能解燃眉之急,顾得了一时,却救不了一世。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人寿总裁万峰于不久前举行的中国人寿全球媒体开放日上坦言:“明年(2014年)公司计划预期总保费为负增长。”而之所以作出这样的调整,万峰的解释则是“为了效益而刻意压低了总保费规模”。
“这可被视为中国人寿业务转型过程中的一次重大的调整。这个调整事实上是意料之中的。”郝演苏说,就如GDP的发展也是要在保证环境健康发展的前提下进行,即使是负增长也必须保证资金链的运行。
“中国人寿的转型其实是无奈之举。各方面的压力都在增大,如果不转型,问题迟早会爆发。”一位投资人士感叹,“中国人寿提出主动负增长,意在给自己一个台阶下。”
郝演苏说,国企的问题由来已久,产品、队伍、结构都有问题,整个摊子铺得太大。问题的累积已经影响其自身可持续发展,所以必须放慢脚步。它之所以要进行大的调整主要是感受到了来自于发展过程中的压力,而中国人寿又是一个有着“80万人营销队伍”的“巨无霸”,占据了整个寿险行业的三分之一的江山,它的改变难度也是相当大的。
险企应回归“保障”功能
回首过去一年的股市,中国人寿在A股市场的股价从2012年最后一个交易日的21.40元/股下跌至2013年最后一个交易日的15.13元/股,跌幅高达28.63%,市值蒸发1715.67亿元,领跌保险行业熊股。若追溯到2007年,中国人寿则曾创下过75.98元/股的历史高点。
于田认为,近期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母公司)新总裁缪建民上任,新总裁应该也不希望这种情况继续下去:“经济领域的各个行业莫不如此,应该冷静面对复杂的市场变化,而不应只追求一个目标而不去适时调整。”
郝演苏说,事实上,一些保险公司的县级基层工作人员只能拿到2000元月薪,其产品本身也不具备多大竞争力:“险企目前推出很多理财型产品,这与其保险行业的保障功能产生了背离。”
郝演苏认为,就寿险行业而言,最近几年发展速度很快,但其内部也累积了很多问题。在人们关注的一些大的灾害降临时,我们看不到寿险作出的很大的贡献。这个行业现在在做的是把很大一部分精力投放到了非保障性的理财产品上,在积极地与银行抢市尝抢客源,其“保”的功能没有很好地体现
- 保险系公募基金首只产品获批 国寿安保货基将发(2013-12-31)
- 寿险公司落子自贸区 太平、国寿成首批(2013-12-11)
- 国寿电商6号开业 一寿一财一集团三高管加盟(2013-12-06)
- 人保国寿两集团新总裁人选齐出炉(2013-10-18)
- 国寿北京分公司电销保单存误导 责任人被罚46万(2013-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