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民细数心脏支架手术四宗罪 专家斥传闻言过其实
摘 要:日前,一则名为《可怕的心脏支架》的微信在网上广为流传,文中,作者直指心脏支架手术的数宗罪,并直言国内目前普遍开展的这一手术为“缺德手术”。
术无可厚非,不过,支架泛滥的确是中国医学界非常可悲的现象。据了解,目前我国三级医院以及部分专科特色明显的二级医院都能开展心脏支架手术,仅浙江省就有38家医疗机构拥有实施心脏支架手术的资质。
据一位在美国工作的华裔心血管专家介绍,国外在实施介入手术时,还同时收取了15%至18%的临床观察费,用于医疗机构术后回访和观察实施介入手术的患者的预后状况。这项费用在进口心脏支架时,也已被厂家计算在了支架费用之 中 。 但 和 国 外 不 同 的 是 , 在 国内 , 这1 5 %至1 8 %的 临 床 观 察费,却被异化成心内科介入手术后的导管材料回扣,直接装进了医生的 腰 包 。 “ 以 一 个 支 架3万 元 为例,药械企业可返还给医生的回扣在4500-5400元之间。即便在实施招标之后,这部分的空间被适当压缩,但10个点的返利还是普遍存在的。”他感叹,如此暴利,难怪一些无良的医生会为此疯狂。
“每个病人的病情是千差万别的,从病情考虑,有些患者可能需要多安装几个支架,而有些病情稳定的患者甚至不需要安装支架。”在 介 绍 了 主 管 部 门 采 取 的 监 管 措施,并肯定了大多数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规范行医行为的同时,王建安也向少数希望借此生财的医生表达了告诫:心脏介入手术更适合那些危重的冠心病人,盲目实施此类介入手术,不仅浪费了有限的医疗资源和金钱,还会给患者带来更多的健康隐患和风险。
而林延龄也表示,全球医疗界对心脏支架手术的观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过去觉得多放几个撑开血管没问题,现在也在努力探究如何逐步的减少支架使用量,以减少支架在体内长期存在所导致的可能性。”
专 家 认 为 , 因 噎 废 食 大 可 不必。合理、适度的心脏介入术,对患者而言,其利远大于弊。“我们要做的不是否定手术本身,而是如何更好地规范医生的治疗行为。”王建安说。近年来,国家卫生计划委和各级卫生主管部门纷纷成立质量监管中心,对心脏介入手术进行严格的质量监管,同时,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准入也出台了相应的规定。
但公众认为,这还远远不够。整肃乱象,规范行医行为,除了治标,更应有治本之策。有识之士呼吁 , 唯 有 实 施 更 加 透 明 的 价 格 政策,挤干器械中的价格水分,并对医药回扣等行贿受贿行为予以严厉打 击 , 才 能 从 根 本 上 刹 住 牟 利 歪风,杜绝过度医疗;才能消除百姓忧虑,让心脏支架手术成为真正让百姓放心的“救命手术”。
- 财政专家胡祖六:用房产税破泡沫是痴心妄想(2013-12-20)
- 银行专家支招信用卡安全 避免落入用卡陷阱(2013-12-03)
- 比特币价格首超黄金 专家质疑成本理论(2013-12-02)
- 房企集体否认欠缴增值税 税务专家称需详查数据(2013-11-26)
- 专家谈政府还管不管房价:没太大义务去控制(2013-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