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流转改革提速:四川首例农地经营权抵押贷落定
摘 要:《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作为对中央提出农村土地“三权分离”改革的一项重要实践,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日前完成了首笔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专家表示,与正常的商业贷款不同,农地经营权抵押存在难以控制的偿还风险,值得警惕。
农村土地流转试点改革再提速
四川首例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落定
专家提醒警惕潜在偿还风险
《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作为对中央提出农村土地“三权分离”改革的一项重要实践,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日前完成了首笔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专家表示,与正常的商业贷款不同,农地经营权抵押存在难以控制的偿还风险,值得警惕。
农历新年刚过,41岁的温江苗木商郭朝建又从银行获得了一笔62万元的贷款,虽然这笔贷款与以往的贷款相比,并不算是一笔大数目。但这笔贷款却是郭朝建用122亩的农村土地经营权做抵押带来的。
在温江,用种植在土地上的苗木做抵押向银行贷款已有多年,但这次,郭朝建只提供了流转合同、营业执照以及122亩的《农村土地经营权证》等,就很轻松地从银行贷款62万元。郭朝建说:“过去贷款,是以地上的附着物做抵押,不仅手续繁琐,而且受市场价格影响,银行方面也觉得风险比较大。通常价值4000万元的苗木,能贷款1000万元。这次62万元的贷款,没有用苗木做抵押,而是用土地经营权,手续简便,基本解决了后三年的生产管理费用。”
郭朝建为记者算了笔账,每亩地经营权按5000元贷款算,初期苗木投入之后,每年的生产管理费用在每亩1700元左右,这5000元就足够支撑三年的日常费用,三年后,苗木就可以出圃见成效,这大大地缓解了日常资金压力。
据了解,今年1月,经申请,郭朝建的温江红花紫薇花木专业合作社获得了《农村土地经营权证》,登载面积122.53亩,有效期5年;随后,由四川标准房地产估价有限责任公司牵头,会同温江区相关部门、银行机构、担保公司和农户代表等,共同评估这些土地的经营权价值为88.11万元;最终,成都银行为这家专合社提供了62万元的贷款。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经所所长秦富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在落实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基础上,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四川省试点承包土地经营权向金融机构抵押融资就是对上述“三权分离”改革的一项重大实践。
秦富说,对接受贷款的农民来说,抵押给金融机构的仅仅是农村土地的经营收益,无论如何不会失去对土地的承包权力。对金融机构来说,以往多数的抵押物都是有形的,与之不同的是,土地的经营权是无形的,而土地上的作物则又是有形的,可以说是一种全新的抵押物形态。从监管层面上来说,“一行三会”对这种新型业务是持积极鼓励态度的。
成都市温江区农发局副局长吴文彬说:“今年1月17日看到《四川省农村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试点工作方案》,就开始着手准备方案,了解银行,考察业主,到最后贷款到位,仅仅用了一周的时间。由于是第一次尝试,为了降低风险,这次评估土地的经营权价值时,是按照粮食、蔬菜等大宗作物的‘最低标准’来做的。”
对于农地抵押贷款的风险问题,秦富表示,和其他任何抵押贷款相同,农地经营权抵押依然存在偿还风险,但这种风险的形式却又大不相同。农产品除了市场风险,还存在自然灾害的风险。
另外,北京农村产权交易所有限公司合作发展部高级经理赵忠煦表示,由于抵押的是农村土地的经营权,如果一旦风险爆发导致农产品无法盈利,农民在抵押期内无法偿还贷款,此后金融机构即使拿到了土地经营权,将经营权再转让给其他专业单位,也依然面临和农民经营时同样的困难,便会形成二次风险。另外,对于多数时候急于挽回损失的金融机构来说,通过对农地多年经营来缓慢收回贷款,明显
- 人民日报:警惕家族势力绑架土地流转(2014-02-07)
- 资本瞄上土地流转炒农地 加价倒卖跟过去炒房一样(2014-01-14)
- 土地流转不能打农民的歪主意(2014-01-07)
- 土地流转意见有望上半年出台 农地入市等将成主线(2014-01-07)
- 农村工作会议即将召开 粮食安全和土地流转是核心(2013-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