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沪广深50天卖地收入1382亿元 同比暴增117%
摘 要:从2013年年底开始,愈演愈烈的开发商疯狂抢地潮,毫无疑问延续到了2014年。在春节期间短暂的场间休息后,各大开发商重新披挂上阵,一步步将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地价推至“没有最高,只有更高”的地步。开发商如此抢地,又怎能不刺激购房者抢房呢?
编者按:从2013年年底开始,愈演愈烈的开发商疯狂抢地潮,毫无疑问延续到了2014年。在春节期间短暂的场间休息后,各大开发商重新披挂上阵,一步步将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地价推至“没有最高,只有更高”的地步。开发商如此抢地,又怎能不刺激购房者抢房呢?
京沪广
深50天卖地收入1382亿元
同比暴增117%
仅2月20日和2月21日两天,北京市和广州市土地出让金收入高达264.67亿元
本报记者 王丽新
昨日,《证券日报》记者从克而瑞信息集团获悉,2014年1月1日至2月23日,北京市、上海市、广州市和深圳市四个一线城市土地出让金总收入为1382.4亿元,2013年同期则为636.1亿元,攀升了746.3亿元,同比增长幅度为117.32%。
值得一提的是,仅2月20日和2月21日两天,北京市和广州市土地出让金收入高达264.67亿元。
“今年不少房企都加重了全年拿地金额指标。”《证券日报》记者从多位房企高管处获悉,争抢一线城市土地储备已经成为多数标杆房企的共识,甚至不惜高价拿地,以产品周转速度、企业成本管控能力挖掘利润空间,进而消解一部分高土地成本压力。
不过,尽管如此,开发商惯用提升利润空间的举措还是提高销售价格,可见未来一线城市房价上涨压力依旧不减。
京穗两日卖地265亿元
2月20日,北京市出让三宗经营性用地,合计建筑面积为54.4万平方米,拍价达93.5亿元,最终以总价109.58亿元成交,总溢价率为17.2%。
值得一提的是,泰禾集团与龙湖地产再度上演争夺战。最终,泰禾集团以溢价率48%,总价49.58亿元,楼面价5.5万元平方米的代价夺得了北京市西局地块。同时,方兴联合体则以60亿元摘得亦庄开发区的两宗地块;融创联合体以31亿元、且配建5.8万平方米公共租赁房竞得亦庄河西区宅地。
2月21日,广州市一连推出五宗地块,卖地总金额为155.09亿元。中海地产成为当天最大赢家,以95.9亿元价格揽下广钢新城三宗土地,每宗地块楼面价都超过1.8万元平方米;金融街控股以总价高达29.9亿元,配建面积8.31万平方米的代价夺下第三宗地,折合楼面地价20337元/平方米,超过去年万科以19638元/平方米拿下的荔湾区地王。
最后一宗宅地则被华发股份以29.9434亿元,8.91万平方米的配建面积夺得,楼面地价21568元/平方米,刷新由金融街刚刚创下的20337元/平方米的单价地王,成为广州市荔湾区新地王。
“如此激进拿地,可见房企对一线城市楼市看涨预期强烈。”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研究员严跃进表示,即使房企支付了较高的土地溢价成本,但其依然有信心跳出微利的圈子,以企业成本管控、资金周转速度等来挖掘利润空间。
一线城市抢地战升级
事实上,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显示,2014年1月1日至2月17日,十大标杆房企(万科、保利、中海、华润、招商、绿地、方兴、远洋、融创中国以及龙湖)共计斥资639.3亿元购地,其中,北京市、上海市,广州市以及杭州市成为其重点布局区域,同时,在这十大标杆房企花费的拿地总额中,一线城市土地储备购地支出为369.4亿元,占比达57.8%。
此后不到一周时间,中海和方兴联合体以及融创联合体等再添新项目。记者不完全统计显示,截至2月23日,上述十大标杆房企2014年拿地金额已攀升至约840亿元,一线城市新增土地储备占比也提升至60%以上。
此外,克而瑞信息集团提供给记者的数据也显示,截至2月23日,2014年年内一线城市土地出让金总额为1382.4亿元,同比暴增117.32%。其中,北京市土地出让金收入为599.35亿元,且多为经营性用地;上海市、广州市和深圳市分别为
- 杨国英:卖地收入创新高或标志楼市将进崩盘阶段(2013-12-31)
- 一线城市卖地收入破5000亿 暴涨150%(2013-12-26)
- 40城年内卖地收入突破1.4万亿 京沪土地收入翻番(2013-12-13)
- 人民日报:城镇化被房地产绑架 政府只想卖地收钱(2013-12-04)
- 14年来全国卖地收入年均超1万亿 楼市泡沫堪忧(2013-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