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万科准备用3D打印机打印房子
摘 要:20年前万科刚进入房地产不久,半路出家,半路出家的好处就是没有条条框框,不会受什么约束,不好的就是一些传统是要破除。1992年初,中国改革开放也就是十来年的时间,住宅内装修是千篇一律的大镜子、大沙发,不像居住家庭,而是像临时住宅。我们国内的建筑师没有经验,就室内装修宾馆化。第二就是小区规划广场化,什么叫广场?就是大喷水池,一个大狮子张着口,那其实不适合居住的。这个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
但是买的业主不愿意,说你要留着烟囱我们就不买。我们要跟着消费者走。所以理想主义的东西就拆掉了,我就非常郁闷。
有一次去日本参观京都一家搬迁的陶瓷厂,发现有三根烟囱,和天津玻璃厂的相似,但是是半截的,只是原来烟囱的1/3。里面再看,拆的砖做了一个标志性的建筑,告诉你这里曾经是一个陶瓷厂。看着很受启发,如果我们在天津可以这样做,就可以把它保留下来,弄成一个城市雕塑品了。显然你有好的愿望还要有一些创意,更要尊重历史。
回到新的城镇规划,在这个规划出台之前,我是比较焦虑的,焦虑在什么地方呢?我们这几年就是靠基础设施拉动投资刺激经济。但是这种拉动更多的是沿着全国铁路、公路在一个城市地区配公共建筑,还是以大城市、省会城市为主的。现在提出这种大城市资源太集中了,应通过小城镇,用新一轮的刺激来拉动经济。这带来另外一个问题:中国的城市真的已经大到顶了吗?大城市病真的需要通过中小城市来解决吗?一出门就看到山看到水这种理想主义的东西,我是怀疑的。
这就带来另外一个问题,我们知道,说大城市病的时候往往会说到贫民窟。刚才说“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未必啊,农村来到城市一开始就是低层低收入。我想换一个角度来讲,“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说法,确实有点浪漫主义。但是我说的不是很浪漫,就是“城市让生活更好”。为什么?我们来看看,哈佛有一个教授是专门研究城市发展的,他叫格莱泽,格莱泽教授有一本书叫《城市的胜利》,他列举了里约,我们知道这座城市有很多的贫民窟,还有圣保罗,他做了调查和分析。什么是“让生活更好”?“更美好”那个“美”字就算了,你到贫民窟一看,绝对不美,城市要发展,贫民窟就是城市的毒瘤了。
格莱泽教授专门针对贫民窟做调查,从寿命,发展机会,教育、求职等方面入手,结果表明,卫生很差,水供应也不好,供电是黑帮控制。不过问贫民窟居民,你愿意在这里生活还是回到原来的地方生活,可以看到山看到水?他不愿意,为什么呢,因为他在这里有希望,生活是为了希望而生活的。为什么年轻人愿意离开家乡到城市来,他觉得可以给他更多的机会,这是非常重要的。当然这是一个很主观的预期,属于社会心理学的范畴了。我们看统计数字,贫民窟居民平均寿命长于农村居民的平均寿命。他们在里约在孟买享受的公共卫生、自来水和电比农村好。总的来讲,它对城市的繁荣发展是有利的。你说公平吗?不公平。他为什么还是愿意住在这里。你说不需要改善吗?当然需要改善,无非两种办法:一种就是硬把它拆了;另一个就是想办法局部改造。现在中国城镇化发展过程当中也存在这样的问题。
现在带来另外一个问题,怎么认识不平等的现象,怎么改善。你说更美好做不到,那应该是更好。我们来看看,中国有没有贫民窟?中国至少从公共建筑形象来讲,绝对是比其他的贫民窟好很多,我们也没有黑帮控制。现在可以看到,北京有人群租,群租房就是变相的贫民窟。两房一厅的设计,本来三到五个人住,现在有的住了30个人。它为什么存在呢?就是因为他们根本住不起,生态链当中一定要给他谋生的机会。但是总的来讲,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说到最后,再谈两句自己的体会,就是发展商要扮演什么角色。直到93年以前,万科始终是被动的。到了现在,开始有一种被动到主动的感觉,就是我们参与到城市的规划当中。
第二个就是绿色建筑,这个你可以做,可以成为企业的品牌,也可以成为你的美誉度,成为你的
- 王石唱空地产抛泡沫论 万科销售下滑仍疯狂拿地(2013-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