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保险再不改老毛病 就要萎缩甚至消亡
摘 要:金融与百姓投资、消费紧密相关。然而,在这一领域里,各种侵害百姓权益的现象也频频发生。其中,有存在多年的老问题,如保险营销“大忽悠”,基民亏损但基金公司旱涝保收,银行各种收费花样百出;有近年来出现的新问题,如信托个案风险事件中的投资者利益等。针对这些问题,本报从今天起推出系列报道,通过记者的深入调查,让投资者讲述自己的遭遇,也请相关专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此外,部分基层保险机构为了保费收入,还竭力调教营销员如何去“忽悠”。业内称为“话术”,要点是稳、准、狠、短、频、快,眼神、语速、身体语言如何运用……表演性、欺骗性十足。“她真像知心大姐,说的特别能让我信服甚至感动。我当时的状态,就跟中了‘移魂大法’似的。”北京白领王女士谈及被误导的经历,想不通为什么拥有高学历的自己,被营销员几句话轻松拿下。
日前南京等36个地方消协联合中消协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近70%的消费者表示“买保险遇到过销售误导”;46%的消费者表示遭遇过“只谈收益避谈风险”的忽悠;30%的消费者表示,曾因为银行业务员“送保险”而将存款转变成了“收益比银行利息要高很多”的保险理财产品。
“管得住庙,管不住神”,不能对营销员这支队伍进行有效管理,正是当前销售误导屡禁不止的症结所在。
不被叫停,也不能放纵
营销体制的“人海战术”已陷入增员窘境,再不改老毛病,就要萎缩甚至消亡
“现行的营销员体制已沿用20多年,问题不少,已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与行业发展要求。可在短时间内,又找不到更好的解决办法。”保监会中介业务监管部主任王金铎表示,监管部门一直在推动营销体制改革,只是操作中面临很多具体问题,需要稳妥推进。
“代理人制度该不该存在,得由市场决定。目前代理人渠道的保费占比超过四成,人员超过300万人,如果强行‘叫停’,解散队伍,行业难以承受大起大落,社会也面临人员安置压力。我们现在的思路,是通过细化制度规定、强化保险公司管控责任,尽可能保护消费者权益,比如严查电话营销后,社会普遍反映‘保险骚扰电话’少了;同时我们对网络销售、直营店等新渠道开‘绿灯’,就是让后者加快发展,对前者形成竞争压力,推促其自查自律。”王金铎说。
事实上,由于市场机构主体快速增加,传统营销体制的“人海战术”已陷入增员窘境。最新发布的《中国保险业竞争力报告(2012—2013)》显示,2011年保险营销员的增员率从2010年的13.49%下降到1.8%,人均佣金在2007年以后持续下降,2011年再创新低。
“收入低、门槛高是主要原因。”业内人士分析,营销团队结构是金字塔形,塔尖人员即使不签单,也可以凭管理津贴实现几十万、上百万元的年收入;但基层人员月收入平均只有2000元,在很多城市这根本维持不了生活。此外,保监会为提高从业者素质,维护消费者利益,将营销人员的学历门槛提升至“大专及以上”,而高学历的人不会接受现有营销团队的薪酬体系,所以保险公司招人越来越难,队伍大进大出愈演愈烈。
显然,很多保险公司已意识到这一点。新华人寿早在2004年就成立两家保险代理公司,试图将1800名保险代理员转为正式职工。中国人寿(13.54, -0.07, -0.51%)于2007年在上海开始推行直属寿险营销代理计划。2011年6月成立的北京中联信保险销售服务公司,在北京开设了“保险超市”,并计划“连锁经营”。2013年星光海航对招聘的营销员给予国家规定的基本社会保障,法定假日、补充医疗保险等其他福利。但受各方面影响,这些改革或无果而终,或进展缓慢,没有大规模推开。
首都经贸大学农村保险研究所所长庹国柱[微博]认为,改革营销体制过程中,增加的成本如何消化、员工积极性和行业竞争力如何保证等,都是难
- 人民日报谈海外扫货:关税门槛抬高商品国内售价(2014-04-30)
- 人民日报谈楼市股市:同陷低迷等待再玩跷跷板(2014-04-23)
- 人民日报:美欧日意在低价获取稀土 逼迫他国超采(2014-04-21)
- 人民日报评论力挺证监会半夜鸡叫:足见监管层良苦用心(2014-04-21)
- 人民日报谈兰州水污染: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寒(2014-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