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济南日报 济南时报 都市女报 当代健康报 人口导报
外文版
繁體中文

资本大鳄隐身保险大玩举牌:投资不合逻辑但不亏

http://www.e23.cn2014-05-09中证网

    摘  要:6日,金融街(6.02, -0.02, -0.33%)大股东增持反举牌。此前安邦保险旗下和谐健康保险举牌,累计持有金融街股权达5%。毫无疑问,金融街持股比例保持绝对优势的大股东动手增持意在险资的进攻中捍卫控制权。

就是说,险资举牌可能有几分不得已,否则账面浮亏会更大。公告举牌之后,市场可能会理解为正面利好消息,有助于支撑股价,甚至能帮助险资高位减持。

  从会计处理的角度来说,短期股票投资通常属于“交易性金融资产”,账面盈亏计入当期损益。如果能换成“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则盈亏只计入当期资产负债表,不影响当期损益。如果能对所投资的上市公司经营管理产生重大影响,比如说成为大股东之一、进入董事会、持股20%等,还可以寻求将该股票看作是长期股权投资。这时就可以忽视二级市场股价涨跌的影响,股票年度分红计入保险公司当期的投资收益。

  “上述说法可能是生命人寿举牌的潜在原因之一,但我的问题是,值得花这么大代价吗?”某财险公司负责人这样评论,保险公司润色财务报表的办法有很多,根本用不着花这么多钱、兴师动众地去举牌一家上市公司。

  生命人寿2013年年报显示,公司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由2012年末的251.74亿元大幅增加至2013年末的434.26亿元,长期股权投资由2012年末的15.28亿元飙升至345.38亿元,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由2012年的10.97亿元大幅上升至2013年的53.79亿元。

  “当然也有可能是内幕交易,大家联手做股票,让某些资金逃顶。但看看又不像。生命和安邦举牌金地的时候好像希望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总不可能自己干坏事还让天下的人都知道吧。”这位保险公司高管都觉得百思不得其解,“所以我只能说他们是想追求宣传效果。但是花的代价也太大了。”

  某大型保险资产管理资深人士也同样没有找出答案。该人士认为,行业内基本认同今年的地产股难有上佳表现,对行业前景看淡。退一步说,要做价值投资,资本市场上能够替代金地集团、金融街的标的有很多,两家险资这么个买法的确少见。

  “险资是追求稳定回报的资金,因此会更多配置债券等资产,很少会像安邦、生命这样激进、高调地去持有一家上市公司的股份。当然这两家险企对金地等房地产企业的投资占他们全部投资的比例不大。可能他们是有其他战略上的考虑吧,应该不是从投资方面考虑的。”该人士说。

  “隐形”富豪、大股东张峻旗下的生命人寿在4月22日至25日短短4个交易日内耗资22.386亿元购入金地集团股份,累计持股比例达24.82%。而安邦人寿和安邦财险截至4月23日累计持股比例上升至15%。资料显示,最近一年多时间里,生命人寿分别增持了金地集团、农产品、佳兆业,乃至大型国企中煤能源(4.18, 0.01, 0.24%),累计耗资已超过百亿元。

  投资界:不会亏本的投资

  在私募基金圈子里,不少操盘者认为生命人寿等险资购入金地集团股份,从3-5年的长期看,是笔不会亏本的买卖。

  某知名私募基金的研究员认为,不可否认的是,金地集团的股息比较高,一年4%左右的分红基本能够满足要求稳定回报的险资投资要求。而且房地产企业的隐性资产比较多,例如金地集团持有不少价值不菲的物业。再加上这笔投资对生命人寿和安邦财险而言都不是拼命一搏,而是在风险可控情况下的放手一击。

  “我认为生命人寿的这笔账算得很长。可能过三五年才能最终评价这笔投资的成败。我也相信他们只是算了这笔账的大致方向——不会亏损,而至于获利到何种程度,他们自己可能也未必算清楚了。可以断言的是,险资的之前的投资模式已经让一些机构觉得如受桎梏,他们在寻求突破。”该人士称。

券商研究报告认为,此次生命人寿等举牌金地集团、金融街不应作为一个孤立的事件看待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网络编辑:马恬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