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济南日报 济南时报 都市女报 当代健康报 人口导报
外文版
繁體中文

险资流向调查:全面撤离A股 转战固定收益

    摘  要:“五一放假前夕,申购我们基金的保险资金将股票型基金全部换成债券和货币基金。我们的货币B限购,他们就每天转1亿元过去,慢慢换仓。”一家大型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

 

  A股积弱,谁在做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调查发现,在沪指跌至2000点附近仍无意留恋的,却是险资。

  “五一放假前夕,申购我们基金的保险资金将股票型基金全部换成债券和货币基金。我们的货币B限购,他们就每天转1亿元过去,慢慢换仓。”一家大型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

  保险机构持有的基金组合全面换仓,是4月以来的一大趋势。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大成、鹏华、博时、易方达、广发等多家基金公司了解到,保险公司近期大量赎回指数基金和股票型基金,同时增加了债券基金和货币基金等固定收益品种的资产配置。

  大换仓

  自3月A股市场调整以来,基金公司旗下的指数基金以及股票型基金就不时收到保险公司提交的赎回申请单。其中,受赎回冲击最大的是指数型基金。

  “3月下旬,中国人寿(13.51, 0.06, 0.45%)、泰康保险、平安、太平洋保险[微博]等保险公司都在赎回我们的指数基金,基本都赎完了。”据一家基金公司量化投资部总监陈宁(化名)介绍,彼时,机构部每天提交的直销客户的申赎信息都是显示“净赎回”,赎回比例达到指数基金总规模的20%。

  华南一家管理指数基金规模较大的公司人士亦透露,保险在大幅赎回被动投资的指数基金。具有代表性的是4月第三周,旗下深证100指数基金的赎回规模就达到30亿元,占基金总规模的比例达到16%。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多方采访了解到,保险机构全面赎回指数基金是行业内的普遍现象。

  “这是最坏的时候,也是最好的时点。最坏的时候是指保险机构把持有的指数基金份额都赎完了,最好的时点是指短期内不会再有赎回。”陈宁感慨。

  遭遇保险“举脚投票”的不仅是指数基金,还有专门投资成长股的股票型基金。据记者了解,4月下旬,保险机构大幅赎回重点投资创业板的成长型基金。

  “因为保险资金赎回,仓位被动上升。刚把仓位减到87%,第二天上班一看,又有一笔赎回,仓位一下子就上升到93%。”华南一位成长型基金经理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权益类基金的赎回状态只能用“血流成河”来形容。

  当权益类基金经理为应对赎回而忙得焦头烂额时,管理债券基金和货币基金的固定收益部则持续收到保险机构的申购单。

  “4月份有保险机构买我们的货币基金,买了100多亿。其中有一部分是从股票型基金里面退出来的。”博时基金[微博]一位大区经理介绍。

  易方达基金[微博]分管市场的副总裁陈彤告诉记者,4月以来,保险投资的指数基金规模下降,但分配在固定收益的规模大幅上升,总盘子反而是在增长。因此,陈彤将其理解为保险机构调整资产配置的结构。

  这种权益规模萎缩、固定收益增长的情况在其他基金公司同样存在。

  “保险机构在年初买了一些重点投资中小板和创业板的基金,但这段时间跌得比较狠,所以赎回了一部分。”一家位于深圳市基金公司人士透露,公司的权益类基金遭遇保险机构净赎回,保险资产占比由年初的15%降至不到10%。

  “不过,保险机构分配在固定收益的比例在上升,因此,险资持有基金公司产品的总规模反而在上升,如权益类基金赎回10亿,固定收益规模增加了20亿元”,上述基金人士认为,保险机构调整资产结构的动作会持续一段时间。

  “我们现在正和几家保险公司洽谈,准备推出几只专门为保险公司定制的债券类产品。他们想买B类份额。”前述基金公司人士表示。

  “炒”基金

当下险资降低权益类基金的配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网络编辑:马恬

浮世绘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