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大战升级 投资者坐收渔翁之利
摘 要:“不管是互联网公司发行的‘宝宝’还是银行发行的‘宝宝’,哪个收益高我就买哪个。”看着手机上显示的余额宝[微博]的年化收益率,热衷于投资各种“宝宝”类产品的一位朋友表示,“余额宝这段时间的收益率在下降,我正打算转投‘掌柜钱包’呢。”5月14日,余额宝七日年化收益率报4.924%,当日每万份收益为1.3022元,与最高时接近7%的收益相比,已经下滑超过两个百分点。不止余额宝收益出现连续下滑,其他“宝宝”们的日子也不好过,微信“理财通”、网易“现金宝”等多款互联网产品年化收益率也早已破5%,出现连续下滑。
“不管是互联网公司发行的‘宝宝’还是银行发行的‘宝宝’,哪个收益高我就买哪个。”看着手机上显示的余额宝[微博]的年化收益率,热衷于投资各种“宝宝”类产品的一位朋友表示,“余额宝这段时间的收益率在下降,我正打算转投‘掌柜钱包’呢。”5月14日,余额宝七日年化收益率报4.924%,当日每万份收益为1.3022元,与最高时接近7%的收益相比,已经下滑超过两个百分点。不止余额宝收益出现连续下滑,其他“宝宝”们的日子也不好过,微信“理财通”、网易“现金宝”等多款互联网产品年化收益率也早已破5%,出现连续下滑。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与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宝宝”们“亦敌亦友”的银行系“宝宝军团”,其收益率却大多坚挺在5%以上。14日,兴业银行(10.01, 0.00, 0.00%)的“掌柜钱包”七日年化收益率报5.58%、广州农商银行的“至尊宝”七日年化收益率报5.514%、中国银行(2.65, 0.00, 0.00%)的“活期宝”七日年化收益率报5.28%。
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宝宝”们后继乏力之时,银行系“宝宝”开始逆袭,对于众多“宝粉”们来说,面临着“弃网投银”与“坚守阵地”的两难选择。“我准备再观望一段时间,如果余额宝收益再下跌,我就转投银行的高收益‘宝宝’。”一位“宝粉”表示。
不可否认的是,互联网金融在过去的数月中吸收了不少闲散资金。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宝宝军团”产品已经超过50只,并且基本实现了主要网络平台的全覆盖。受此影响,公募基金全行业货币基金的总规模从2013年年中的3042.5亿元,迅速扩张至2014年一季度末的14436.7亿元,以余额宝所属的天弘基金为例,上线短短2个月募集资金超过250亿元。
但是,随着收益率跌破5%,以余额宝、理财通为代表的互联网货币基金“宝宝”们的高收益外衣逐渐失去光芒。
对此,也有市场人士指出,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宝宝”产品目前的高收益主要来源于银行协议存款,银行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收益率预期,因此,一旦银行业愿意主动变革,银行系“宝宝”产品在收益率上也就更具优势。
笔者则认为,不管是互联网“宝宝”还是银行系“宝宝”,对于投资者来说意味着投资选择的多元化,不管投资哪一类“宝宝”都是多赢的选择。
- 网贷打新成投资者噩梦:平台倒闭打新者被套12亿(2014-05-07)
- 中诚信托再陷风波:投资者至今未收到去年收益(2014-04-24)
- 中诚信托再陷风波:投资者至今未收到去年收益(2014-04-23)
- 京东8.8被指玩噱头 投资者究竟能不能拿到这些钱(2014-04-15)
- 内地投资者50万元可炒港股(2014-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