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收益下滑 保险理财乘势而上
摘 要:就在广大草根投资者钟爱的“宝宝”类理财工具黯然失色时,热衷于互联网创新的保险理财却乘势而上,以维持高收益抢尽风头。从年后开始,众多“宝宝”们收益率就在不断下降,从7%滑落到目前的5%以下,但一些保险类理财产品收益仍保持在7%附近。与此同时,更多颠覆传统营销模式以及保险生态的积极探索,也在不断上演。
就在广大草根投资者钟爱的“宝宝”类理财工具黯然失色时,热衷于互联网创新的保险理财却乘势而上,以维持高收益抢尽风头。从年后开始,众多“宝宝”们收益率就在不断下降,从7%滑落到目前的5%以下,但一些保险类理财产品收益仍保持在7%附近。与此同时,更多颠覆传统营销模式以及保险生态的积极探索,也在不断上演。
部分保险理财产品收益超6%
近期“宝宝”类货币基金的收益率还在继续下滑。数据显示,截至5月25日,“余额宝”对应的天弘增利宝货币基金收益已降至4.8490%,与微信理财通合作的4只货币基金最新收益率已降至4.8470%左右。百度“百赚”对接的两只货币基金分别为华夏现金增利4.74%、嘉实活期宝5.42%。
近期新发的银行理财产品收益也有所降低。根据同花顺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在售的1个月以内期限的银行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在3%至5%,仅兴业、平安等少数银行的短期理财超过5%,能够达到6%以上的产品较少,而且主要是在特定区域发行。
对此,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由于短期利率将维持在比较低的水平,降准的可能性不大,今年全年货币市场可能会相对宽松。在这种情况下,货币基金、银行理财的收益率有可能会继续下降。
而与此同时,互联网在售的保险理财收益率却依然高企,笑傲群雄。记者打开淘宝网页发现,除了余额宝,目前淘宝理财频道首页基本被保险理财产品所占据,其中短期理财中,国华、昆仑的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达到6%;中长期理财中,珠江的一款产品甚至高达6.8%。
保险人士表示,保险的理财产品肯定会比货币基金收益方面更有吸引力,一方面,保险投资范围更大,甚至可以投资信托、专户等产品,很容易做到较高的收益率;另一方面,货币基金尽管风险较低,但是收益是浮动的,而保险可以给出预期收益率,并且一般都可以实现。不过该人士同时指出,保险产品一般具有固定期限,通常为1-2年,流动性方面肯定不如货币基金。
保险创新产品加速
在布局互联网金融方面,保险公司可不落人后。从去年备受热议的“赏月险”到最近的“高温险”,除了不断突出娱乐化、社交化等卖点外,险企也正在积极尝试推出对O2O闭环模式的探索。
近日,记者发现国内首家互联网保险公司众安保险推出了一款高温险产品。据了解,该款“37℃高温险”覆盖了全国30座主要城市,投保该产品后,在今年夏至至酷暑期间(即6月21日~8月23日,二十四节气中最热的时节),一旦被保险人所在城市出现37℃高温日累计天数超过约定免赔天数,则可开始获得高温津贴补偿。超过免赔天数后每多发生一天37℃以上高温日,被保险人即可每日领取5元/份高温津贴,每份保单最多可累计领取100元的保险金。
值得一提的是,在理赔环节,不同于一般保险产品需要被保险人主动申请理赔的被动模式,该高温险可主动理赔。保险公司根据实际气温数据自动计算并在符合理赔条件时按日即时支付保险金,全程客户无需提供任何资料。
此外,考虑到微信平台的互动特点,众安37℃高温险还在微信客户端的购买界面上增加了“晒朋友圈”、“送朋友”等社交分享功能,消费者可通过简便操作轻松完成为自己和他人的投保。
对此,有业内人士分析,尽管高温险在业内还是首例,但同类型的保险创新产品正在加快出现,这充分体现了险企的互联网创新思维。“不仅可以降低保险公司的服务成本,关键是可以大幅提升用户体验。”
与高温险尝试相类似的是,安邦保
- 互联网宝宝收益破五奔四 后余额宝时代货币战争扩围(2014-05-19)
- 宝宝收益率大降理财通破5 部分投资者转投银行理财(2014-05-04)
- 宝宝收益持续下滑至5.0%左右 用户出逃资金搬家(2014-04-28)
- 银行逆袭收复失地 宝宝收益持续下跌(2014-03-10)
- 余额宝推保险理财 四万亿资金虎视眈眈(2014-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