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首次主动表态:考虑将自由行数量削减20%
摘 要:香港正考虑将自由行规模削减20%——尽管争议不断甚至早有预期,但这一动议仍似一枚重磅炸弹,引发热议。
有了明确的数据。”姚思荣表示,但如果真的推行一刀切政策,首先影响最大的是零售和酒店业,饮食业也会受到冲击,在明显的涟漪效应下,最终会影响到香港整体经济。
以自由行游客的购物开支占零售业总销售额的比例为例,该数字已经从2004年的4.5%提高至2013年的22.2%,同期内,零售业总销售额的增幅则高达158.1%。
2012年,旅游业对香港GDP的贡献达4.7%,“看旅游业对经济的贡献不仅自身这4.7%,还有带来的就业,带来间接就业机会估计有23万个。旅游业还带动了物流、贸易和建筑等行业,但一般很少去评估这些被带动的行业。”姚思荣强调,另一方面,旅游业带动的就业机会多提供给中下层、学历偏低且没有特殊技能的劳动力,帮助中下层居民改善生活水平。
无力承受的:假象,真相?
尽管对梁振英提出的自由行削减20%的想法褒贬不一,但在限制内地游客这个最终目的上,即便是零售、旅游业界的代表也几无异议。
策略发展委员会委员之一、代表批发及零售界的立法会议员方刚对媒体表示,削减20%自由行游客会对香港经济造成影响,但太多自由行游客也会滋扰本地居民生活。他建议先从不过夜的“一签多行”游客下手,认为限制这类游客的影响较小。
《研究简报》中透露,通过自由行来港的内地游客总人次占全部内地游客的比例已经从2003年的7.9%提高至67.4%。在自由行游客中,64.9%为不过夜的游客,而这些不过夜的自由行游客中,通过一签多行来港的人数占比达62.4%。
姚思荣同样建议先将一签多行变为一签一行,推行一段时间后再检讨政策效果,决定是否需要跟进其他限制措施。
“目前自由行的问题出现在影响民生比较大的地区,这部分游客大量来到香港,直接影响到居民的生活,本地居民有很强的诉求,要求限制游客数量。”姚思荣指出,当天往来的游客中有约2300万人次,其中大概一半是水货客,若改为一签一行,相信可以限制数百万水货客。
水货客,被认为是2009年推出一签多行后产生的问题,也被认为是内地游客对香港民生带来影响的一个焦点。水货客增多,曾在2012年引发香港本地居民发起“光复上水站”的游行活动,上水是从深圳过关后搭乘地铁的第一站,因为距离深圳最近,附近居民区的商店成为水货客偏爱的进货点。
2012年9月以来,香港入境事务处已经多次进行“风沙行动”,在上水附近打击水货客。今年3月,香港入境事务处和警方的联合行动中,再次拘捕18名涉嫌从事水货活动的内地游客。截至3月,已经拘捕1100多名涉嫌从事水货活动的内地人,13名香港人,其中170多名内地人被控违反逗留条件,判处监禁4周至2个月不等,900多人被遣返内地。
近期,在限制游客人数的呼声下,香港执法部门也加强了对于利用政策空隙前往香港“自由行”游客的打击力度。
5月中,香港入境事务处已经在代号为“破影”的行动中,拘捕34名利用过境签来香港旅游的内地游客。这些游客声称经香港到其他地方,但在香港逗留7天后,并未前往所称的目的地。其中13人被检控向入境处工作人员作虚假陈述,7人已被判监两周至3个月。
“其他地区游客的状况并不是想象中那么严重。”姚思荣强调,现在的游客规模并非已经超出香港可承担的范围,而是香港的很多旅游资源未被充分挖掘,令游客集中在少数传统旅游区,造成香港已经无力承受的假象。
香港在行政区划上包括18区,不过,多数内地游客以购物为主要目的,集中在旺角、尖沙咀、铜锣湾等购物区,海洋公园、迪士
- 评论称问题疫苗存疑应急表态太简单(2013-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