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济南日报 济南时报 都市女报 当代健康报 人口导报
外文版
繁體中文

5月30日重要理财信息汇总

    摘  要:最近,不少市民都注意到,银行网点广告屏以及手机上银行理财产品短信都多了起来,其中不乏预期年化收益率破6%的产品。今年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和各类“宝宝”们收益不断下滑,转眼就快年中了,理财产品量价齐涨,银行提前布局起“揽储大战”了吗?许多投资者都想知道,是否到了进场的时候?

  银行“揽储大战”理财产品收益破6:到了进场的时候?

  最近,不少市民都注意到,银行网点广告屏以及手机上银行理财产品短信都多了起来,其中不乏预期年化收益率破6%的产品。今年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和各类“宝宝”们收益不断下滑,转眼就快年中了,理财产品量价齐涨,银行提前布局起“揽储大战”了吗?许多投资者都想知道,是否到了进场的时候?

  不少理财师表示,从最近理财产品的到期日都不约而同地在7月初、转年1月初等“敏感”时间点“戛然而止”就可以看出,这些产品在当初设计的时候,就考虑到了冲时点。从目前情况分析,进入6月后,出现高收益率理财产品的几率更大。理财师建议,投资者可以先把资金投入30天左右的理财产品,到时候收益率高一点,再锁定中长期产品,做到资金的无缝衔接。

  “不过,今年可能不会再出现收益率动辄7%甚至10%的情况。所以,投资者不必痴等那种一夜冲高的理财产品了。”某商业银行一位理财师建议,与去年炒短期不同,今年综合考虑收益率和流动性,3个月到半年理财产品是较好的选择。

  ——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理财收益全面下滑 专家提醒不要盲目追

  互联网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全面下滑,大多数“宝宝”7日年化收益率已经跌到5%以下。但为留住投资者,“宝宝们”各出奇招吸引用户。专家提醒,投资者不可盲目追高,选择此类产品仍需关注收益的持续性。又到了5、6月,随着温度的升高,银行的理财产品也普遍提升,部分产品已逼近7%。与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相比,“宝宝”的吸引力在逐渐下降,所以不少“宝宝”通过释放收益来抬高其收益率。基金业内专家提示,互联网“宝宝”可以通过资产变现拉高7日年化收益率,但这只是短期现象。对于投资者而言,选择此类产品仍需关注收益的持续性。

  ——基金——

  基金子公司“叫板”信托:收益前20名信托仅2席

  在第三方网站的热销产品中,记者发现,如果按照收益率进行排名的话,选定产品最主流的三个投资方向:工商企业、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前20位的产品中,信托产品仅有2席。且年化收益率超过10%的产品已经基本被基金子公司的“类信托”产品包揽,发行机构包括金元惠理资管、中信信诚、天治资管等,只有将产品的收益率调到10%及以下进行查询之后,信托产品才逐渐占据主流。而产品收益率最低的20款产品中,则全部是信托产品,没有基金子公司的身影。

  在一位券商分析师看来,基金子公司发售“类信托”产品的预期年收益率为9.5%—13%,普遍高于信托产品8.5%—11%的收益率,在不过分追求自身报酬的前提下,基金子公司只有通过更高的预期收益率才能吸引投资者,从而抢占市场规模。虽然长远来看,两者差距缩小是大势所趋,但是在目前,基金子公司对信托在收益上的压制是显而易见的。

  ——房地产——

  杭州东莞出台楼市限降令 调控转向“防大跌”

近日,政府救市声音不断传出。有媒体曝出,继杭州出台“限降令”后,东莞也出现“限降”现象。对此,业内人士表示,在市场预期房价下滑的背景下,虽已接近年中,但较多房企离其年初目标尚有较大差距,部分房企选择降价跑量。而地方政府出于财政收入等方面的考虑则采取“限降令”防止房价出现跳崖式下滑,这表明部分地方调控已经从防止房价“大涨”转向防“大跌”。但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网络编辑:马恬

浮世绘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