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济南日报 济南时报 都市女报 当代健康报 人口导报
外文版
繁體中文

百万本金一年少赚6500元 银行理财资金趴账设计玄机

http://www.e23.cn2014-06-3021世纪经济报道

    摘  要:如果银行理财经理殷勤向你推荐期限30多天、40多天短期理财产品,最好拒绝他们。因为21世纪经济报道统计发现,一旦银行在到期日、新产品的发行募集期上做巧妙安排,1年下来,投资者的理财资金不知不觉中将至少30天、最多43天被闲置。

  如果银行理财经理殷勤向你推荐期限30多天、40多天短期理财产品,最好拒绝他们。因为21世纪经济报道统计发现,一旦银行在到期日、新产品的发行募集期上做巧妙安排,1年下来,投资者的理财资金不知不觉中将至少30天、最多43天被闲置。

  假设投资者的资金规模为100万元,且以目前的5.5%年化收益率计算,30天的闲置期的将流失收益4521元,43天则更是少赚近6500元,而在这期间,你的资金是以活期利息的成本提供给银行使用。

  另外在理财产品中,投资者往往忽略“超出年化收益率部分的收益作为银行的投资管理费”的描述。21世纪经济报道统计部分理财产品的配置时发现,在一些理财产品中,投资者到手的收益与基础资产的收益率相比,至少存在1%左右的收益差。

  一年资金闲置最长43天

  李兰(化名)是上海一家国企的白领,平时喜好投资理财,并且收益颇丰。6月20日,她在一家股份制银行之前买的一款短期理财产品到期,这天是星期五,但理财资金回到银行账户时,已经过了购买其它理财产品的时间,只能将资金趴在账户上“睡大觉”至下周。

  她的理财产品到期前后,银行的理财经理就忙着短信推销正在发售的新产品,期限基本都是34天、38天、45天,最长也仅有63天,收益则在5.2%至5.6%的区间,在股份制银行同类型的产品中,收益率属中流水平。

  到了第二周的周一上午,她忙着在网银上开始挑选产品,看到一款期限是154天,年化收益率5.6%的产品较为心仪。该产品在此前一周就开始发行,预计在该周周二结束募集,周三正式计息成立。于是她准备下单购买时,却被告知产品额度已经不足,无法购买。

  因为已经闲置资金2天时间,李兰希望能购买一款尽早成立的理财产品。但是她发现,该行正在发行的其他产品里,在周一、二结束募集且额度充裕的产品,期限基本在36天至66天,并且收益率仅有5.2%至5.3%左右,并不吸引人。

  银行喜好发行短期理财产品是不争事实。譬如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根据银率网数据统计,5月发行的理财产品中,期限在1个月以内、1个月至3个月的两类理财产品数量占比总计达到了55.2%。

  无奈之下,她只好选择一款周一开始发行、年化收益率在5.6%的理财产品,期限也仅有34天,但是她仍要继续等待4天时间,产品才能成立计息。总的来说,李兰前前后后总共有6天的资金闲置期,在这期间银行只支付年化0.35%的活期利息。否则她只能选收益率低0.3%至0.4%的产品,并且资金空闲期也在3-4天。

  她最后选择的一款产品到期日也是在周五。假设如果她每次都听理财经理的推荐,选择45天期限的理财产品,结合产品到期后的周末闲置时间,保守以4天的闲置时间测算,那么在1年里,她的理财资金闲置天数将是30天。倘若不幸每次都被迫闲置6天,天数将上升至43天。如果投资者的资金规模为100万元,并且以目前常见的5.5%年化收益率计算,前者的收益率将流失4521元,后者更是少赚近6500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以6月第1周的182款理财产品不完全统计,募集期短的在3-4天左右,较长则在7-9天,整体上看募集期在5天及以上占主流多数。并且这些产品极少选择在周一发行,37%选择在周二发行、25%选择在周五发行。当投资者的产品周四、五到期后,一旦已经发行的产品额度不足,只能等待较长的时间。

  中间环节赚走1%

  获得一款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前,投资者首先支付给银行两项费用:托管费率、销售费率。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多数银行产品的两项之和多在0.1%至0.3%的范围,但也有部分银行项目较多达到0.5%左右。

譬如平安银行正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网络编辑:陈淑贞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