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济南日报 济南时报 都市女报 当代健康报 人口导报
外文版
繁體中文

银行员工揭揽储潜规则:最高开5‰日息“过夜费”

http://www.e23.cn2014-07-01人民日报

    摘  要:6月末,这个时点对于银行员工来说,可谓忙碌异常,忙着拉存款“冲时点”:高息理财、买存款……我国对银行的监管,有个“存贷比”的指标。银行既要满足存贷比不超过75%的考核,又不愿减少贷款,于是只能抬高存款扩大分母,降低存贷比。拉存款“冲时点”在传统考核时点的月末、季末、年中、年末尤为明显。

  谈起变化,小秦说:“走访社区,送米送油,这种方式现在不吃香了。你得上门陪客户聊天、陪客户看病,真是啥都做了。”

  相比大银行网点多、吸储能力强的特点,中小银行揽储任务压力自然更大。“今年6月的时点考核,我们行5月份就开始准备。今年分行下的指标变高,虽然有的支行任务完成了,但我们支行还没有完成。”小秦说。

  据小秦介绍,他所在的支行日均考核占40%,时点考核占10%,存款考核总共占到50%以上。“日均考核和时点考核,是两个维度的问题。虽然现在员工收入的增加主要来源于日均完成情况,日均做得好则收入增加,时点数是个额外的考核。但时点做不好,要扣钱的!”

  “我们行一直在设计跨月、跨季、跨年的理财产品来吸引储户资金。”小秦告诉记者,“非保本理财产品不算存款,银行为实现‘冲时点’,将非保本银行理财产品到期日设计为季末时点前一天到期,从而在季末时点变成活期存款,达到存款‘冲时点’的目的。储户对银行打时差的技巧却不了解。”

  据介绍,今年6月理财收益普遍没有去年同期高,年化收益率在6%以上的几乎没有,而去年7%以上都是有的。“这跟最近央行补充了流动性有关,而且资金错配现象也少了。”

  故事背后

  客观看待存贷比

  季末,小陈周旋于各个饭局,小秦在朋友圈发理财产品信息,都是为了完成考核。

  2003年修订的《商业银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的比例不得超过75%”。超过这一比率,表明贷款比例过高,风险过大。目前,银行既要满足存贷比不超过75%的考核,又不愿减少贷款,于是,只能抬高存款,扩大分母,降低存贷比。这种情况在传统考核时点的月末、季末、年中、年末尤为明显。

  根据央行公布的各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2013年3月、6月、9月、12月及2014年3月,季末当月人民币存款有显著增加,均在万亿元以上;而2013年4月、7月、10月和2014年1月、4月,当月人民币存款又明显回落。

  小秦认为“很多银行作为上市公司,在季末、年末出报表,报表上有个时点数,一旦规模冲上去了,报表排名就会好看,而且晋升和绩效又与排名挂钩。”

  “考核的存在,导致银行暗中返现等违规操作。”小陈说,“存款的定价没有市场化,不是通过价格吸收存款而是通过其他方式,比如关系、人情。”银行以存款立行,揽储文化鼓励了银行客户经理的机会主义行为,滋生了资金掮客,还催生了银行在关键时点采取的所谓金融创新。

  为了更如实地把握银行存贷比情况,银监会从2011年开始推行“月度日均存贷比”监管,要求日均存贷比不得高于75%。实行日均监管后,对降低存款波动性起了一定效果。

  “目前这两种考核都有,考核日均相对公平,主要依靠平时的服务。”小秦说,“但日均监管后,银行贷款可调控的余地有所减少,还可能会加剧揽储惜贷现象。很多分支机构仍然将时点考核放在重要位置。”

  总的来看,存贷比考核有其积极作用。一方面抑制了信贷过快扩张,另一方面能保持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使它的贷款和存款保持期限匹配,保持支付能力。

  一些银行经营者反映,75%这一比例本身或许已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坎。但因为有这一比例,银行还得关注存款的考核,这就使得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自主权受到了侵蚀。

6月30日,银监会发布《关于调整商业银行存贷比计算口径的通知》,进一步完善了存贷比监管的考核办法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网络编辑:陈淑贞

浮世绘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