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机构与银联激辩违规约束:银联无处罚权
摘 要:近期,业内流传的中国银联业务管理委员会《2014年上半年银行卡受理市场规范工作通报》中,银联一口气列举了支付受理市场3大项9条违规,涉及百余家银行和40多家支付机构。
近期,业内流传的中国银联业务管理委员会《2014年上半年银行卡受理市场规范工作通报》中,银联一口气列举了支付受理市场3大项9条违规,涉及百余家银行和40多家支付机构。
“我们是收到了这份文件,但其中提出的部分问题,仍还有待商榷。”一家华北地区支付机构业务负责人说,银联发文指出的“违规”,的确在业内存在,但从银联的定位和支付市场的市场化两个角度来看,银联的一些说法和做法不尽合理。
处罚主体地位是否成立
银联作为国内唯一的卡组织以及清算转接平台,毫无疑问是一家商业化的公司。银联是否有资格对其他商业化公司进行处罚,支付界对此颇有微词。
“我们请教过法律界人士,他们说,在国内,只有国家行政机关和国家执法机关,才能对商业公司行使处罚权”,中部地区一家第三方支付负责人说,不管银联对此的解释是“违规约束”,亦或是其他原因,这种做法都不具有法律意义。
就上述第三方支付机构对银联“违规约束”的吐槽,银联相关人士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违规约束”,是机构在加入银联网络时与银联达成的商业约定,而且费率标准是国家发改委拟定的,银联只是对各方应得的手续费进行还原。
“银联所谓的‘违规约束’文件,一般每季度、每半年都会发一次,算是行业常规内部文件”,上述支付机构业务负责人说,今年上半年违规机构及约束金额大幅增长,主要原因是POS(销售点终端)机市场的高速发展。
该位负责人提供了一组数据:2012年,全国仅有POS机300万台左右;2014年,跃升至1000万台,增幅高达3倍之多。“我们不能只看到银联指出的违规现象,更应该看到第三方支付在收单受理环境建设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上述负责人说,国家一直要大力推广银行卡的普及和试用,但一个最重要的前提,是受理环境的完善。违规行为存争议
银联在文件中3大类9条违规行为中,首要列举的是违规套用低扣率以及虚假商户入网。
前者即为业内俗称的“套码”。但业内人士称,一家商户的经营范围可能不止一类商品,这时候如何界定手续费标准就成了问题。“比如,宾馆一般同时售卖机票,前者适用最高费率为1.25%,后者则适用最高费率为0.38%,这个时候如何操作,就有困难了。”上述中部地区第三方支付负责人说。
不过,银联相关人士表示,对于同时经营一类或多类业务的商户,业管委是按照收入占比,判断其主营业务,据此来界定适用哪一类手续费标准。
根据现行刷卡手续费规则,餐饮娱乐类、一般类、民生类以及公益类,对应手续费分别为1.25%、0.78%、0.38%,以及不收取手续费。同时,由于行业扶持政策,三农商户可享受更加低廉的手续费优惠。
后者虚假商户入网,是指商户不存在,没有实际经营范围,或者没有实际的经营业务。“虚假商户入网具有违规套现的风险,可能触犯法律。据我了解,业内这种情况不多。”上述中部地区第三方支付负责人说,现在开发一个商户,我们会严格去查其准入五证和是否存在真实交易。
- POS收单乱象丛生 第三方支付需严审代理商资质(2014-08-11)
- 第三方支付利润薄乱象多 移动支付成争夺焦点(2014-08-11)
- 银联重罚违规第三方支付 发卡行年损失或达数亿元(2014-07-30)
- 央行发第五批第三方支付牌照 山东三家获批(2014-07-17)
- 刷卡伪造交易记录 第三方支付或陷境外套现门(2014-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