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联合财险卷款跑路事件持续发酵
摘 要:济南一家保险公司的“百强县机构”负责人日前突然携款“潜逃”,让这家保险公司以及内部诸多同事措手不及。作为名列山东财产险市场前五位的大型保险公司,该事件一经发生迅速引起市场各方的密切关注。
记者暗访:受害员工自认倒霉
8月25日下午,新晨报记者前往位于济南市高新区舜泰广场的中华联合财险济南市开发区支公司调查情况。驱车在偌大的舜泰广场兜了两圈,未看到任何该公司的标识和导向牌。经询问现场保安人员,才得知该公司在7号楼中铁十局办公楼8层。
新晨报记者来到8楼,走出电梯发现两边均是紧闭的带锁的密码门,从外面无法进入。电梯过道里除了物业张贴的一张节约用电公示之外,别无任何单位信息。记者等候许久,恰巧遇到有人开门外出,询问后得知,大门背后就是中华联合财险济南市开发区支公司。
新晨报记者借此机会进入该公司,以咨询业务的名义敲门来到一间办公室里,看到只有两名工作人员在办公,其余四张桌子上都堆满了杂物和收发的快递,凳子上也都落满了一层灰尘。
“如果跑路带走的是公司的钱,公司前期反应就不会那么平静。”该公司工作人员李艳接待了来访的新晨报记者。在交谈中记者了解到,该公司负责人李刚携款跑路后,新的负责人还未上岗。
而这个办公室里的另一名工作人员马磊则是这场骗局的直接受害人,他的信用卡被李刚刷走了2万多元。“当时特别郁闷,还专门请假旅游散心。”马磊告诉新晨报记者,事发后他被告知这属于经济纠纷,公安部门未予立案,“只能自认倒霉了”。
“如果公司这次为这件事情买单,那就会有第二个李刚出现。”李艳也认为公司肯定不会把被骗走的钱补给员工。新晨报记者在采访现场看到,李艳座位后面的墙上悬挂着一面红色锦旗,上面写着“授予济南市开发区支公司:百强县机构”的字样,落款为中华联合财险山东分公司,时间是2012年1月。
公司回应:“属李刚个人诈骗行为”
接近中华联合财险济南市开发区支公司的知情人士向新晨报记者透露,在该公司负责人李刚携款“潜逃”的数百万元款项中,其中,以公司名义借的高利贷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对于上述说法,新晨报记者8月26日向中华联合财险济南中心支公司求证,该公司相关负责人马明告诉新晨报记者,根据公司现在掌握的情况,李刚早在2008年就开始谋划此事,在得知公章将被公司统一收回集中管理之后,李刚事先在几张白纸上盖下了公章,后来利用这个公章对外进行贷款。
“估计他是在外面做投资,亏进去的钱太多,实在还不上才跑路的。因为他自己的房子、车子也早就抵押出去了。”马明向新晨报记者透露,李刚跑路之后,现在公司内部员工的情绪基本上已经稳定,但是外面的那些被骗的贷款公司则依旧不依不饶。
8月26日中华联合财险山东分公司相关负责人王峰告诉新晨报记者,公司将于近日针对此事召开专门的媒体见面会,到时针对这件事情会做出统一解释和回答,对于其他问题,则表示见面会之前不方便回答。
马明告诉新晨报记者,由于公司现在的财务体系比较规范,李刚并没有带走公司一分钱,但是李刚在临走前将私自盖有公司公章的白纸以信件的方式发送给该公司内部员工,还附带一张纸条,大意为:对不住了,信用卡的钱还不上了,拿着这张有公章的纸找公司要钱吧。但马明表示,李刚骗刷公司员工信用卡事件属于经济纠纷,没法立案。
“中华联合财险山东分公司与很多被骗的人或者贷款公司一样,都是受害者。”中华联合财险山东分公司总经理田振华27日告诉新晨报记者,“现在每天都有很多贷款公司上门催债,已经影响了公司的正常办公。”不过,对于贷款公司的上门催债,田振华认为公司没有替李刚偿还债务的义务。
“李刚虽然是以公司名义对外贷款,但是所用公章是私自印刻的假章,且所有贷款没有一分钱进入公司账户。”田振华认为这属于李刚的个人诈骗行为,公司没有理由为李刚的个人行为买单,“我们也不是在逃避责任,不可否认,这件事情,山东分公司在用人和管理方面确实存在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田振华表示,公司希望通过法律手段来解决这些纠纷。对于该事件下一步最新进展情况,本报将继续关注。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李艳、马磊、马明为化名。)
- 监管部门盯上保险公司“小账” “宝宝”类产品收益率承压(2014-08-15)
- 中德安联:投保时,那些对保险公司不得不说的事(2014-07-10)
- 传周五前不消违章车险涨价 保险公司称无此事(2014-05-19)
- 鄂尔多斯经济萧条现象:保险公司领导改开小卖部(2014-05-16)
- 保险公司内鬼伪造虚假交通事故 骗保23万元未遂(2014-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