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银行人士称开发贷无松动 目前余额占比远低10%
摘 要:接近央行人士昨日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开发贷并没有进一步松动的消息,坊间房地产开发贷规模将突破贷款余额10%限制的传闻并不属实。
风险过去了吗?
某大行人士向《第一财经日报》表示,此前9月30日出的按揭贷款资产证券化的文件已在传达和执行。因为目前的情况已经和去年完全不同,目前根本不缺少按揭贷款的额度,缺少的是业务,没人来借房贷。
大战略(中国)投资管理中心首席经济学家陆俊龙对此向《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地产现在是趋势性下行拐点,从总量来说,城镇化和改善性住房将催生大量的刚需,根据统计局公开数据测算,全国商品房需求量大约800万至900万套,但这一数据已经远远低于目前的住房竣工量。
陆俊龙称,具体看来,2013年全国住宅竣工量1100万套,截至2013年末在建住宅5700万套,两者合计6800万套。按照2013年销售1300万套估算,需要5年时间。这还没有考虑二、三线城市已经创了历史新高的现房库存。按照2013年得峰值去化速度,现在哪怕不再新建房屋,则消化起来也还需要5年。
但也有银行人士持不同看法,李志强认为,谈房地产拐点是从人口角度,住房需求旺盛会有所下降,但市场改善部分的需求还是存在的。从央行监管层态度来看,放开限购实际上也是为了控制风险,可能还不是为了回归市场化。目前最大风险是否过去还很难判断。
连平向《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地产下行拐点的说法有问题,不一定要全消化掉存量才有投资。根据前几年情况,在库存较高的时候,房价依然上涨。每一次调控实际都是释放需求,当然库存较高对于市场来说是有压力的,影响到预期,但是也不要认为所有的库存都是有效库存,三、四线城市很多库存是无效的,将来可能出现类似烂尾楼的情况。总量看似很大,但并不一定等总量消化完了市场才能走向平衡,一定程度的消化还要看需求的状况,市场自然会平衡,关键看运行的周期。
连平表示,在这个政策框架下,给予灵活性,多元化资金来源,包括资产证劵化。将来贷款不再来源于一个渠道,可以通过资产证券化,还可以有新的资金进来。
央行在《通知》里也提到多元化资金来源,增强金融机构个人住房贷款投放能力。央行称,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发行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发行期限较长的专项金融债券等多种措施筹集资金,专门用于增加首套普通自住房和改善型普通自住房贷款投放。
宗良向本报表示:“MBS未来这一块会成为重要的产品在市场里发展起来。美国资产证券化发展到后期,个人收入条件较弱,后期的资产证券化发展孕育一定的风险。中国早期MBS产品质量是比较高的。”
李志强表示,MBS是盘活存量的一个方式。资产证券化产品对银行来讲,截至目前还是比较谨慎,量也不会特别大。
- 平安银行济南分行举办“平安关爱 最美夕阳”敬老活动(2014-10-13)
- 平安银行 起步就与别人“不一样”(2014-10-13)
- 节后银行理财预期收益率微涨(2014-10-13)
- 多家银行落实房贷新政 购房者享优惠需高资质(2014-10-13)
- 纯网络银行即将诞生 传统银行变革迎战(2014-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