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政策定力受考验 专家称明年降准4次降息2次
摘 要:据媒体报道,针对10月中旬央行千亿定向“放水”,国内某大型投行称其并非“常备借贷便利(SLF)”,而是新型的“中期借贷便利”(MLF),即临近到期或将重新约定利率并展期。记者昨日联系到该投行相关人士,他对这一消息进行了否认,称所谓的MLF并未写入其公开的正式报告中。
从降息之争看央行货币政策深意
昨日,央行的“放水”动作又有最新细节爆出。
据媒体报道,针对10月中旬央行千亿定向“放水”,国内某大型投行称其并非“常备借贷便利(SLF)”,而是新型的“中期借贷便利”(MLF),即临近到期或将重新约定利率并展期。记者昨日联系到该投行相关人士,他对这一消息进行了否认,称所谓的MLF并未写入其公开的正式报告中。
无论是何种形式的资金投放,截至目前,央行都未对此进行回应。创新工具操作透明度受到市场质疑的同时,也是引起市场猜测不停的主因。
但可确定的是,央行持续向市场定向注入流动性,再配合公开市场明确的正回购利率下调,已释放出明显的宽松信号,正引导货币市场不断宽松,利率走低。
但这种定向宽松还能走多远?面对近日再度升温的全面宽松呼声,更多的业内人士预计,短期内进一步的宽松措施仍将以被动应对、定向的方式推出,除非外汇持续大规模净流出,否则全面宽松难现,以避免释放过强的放松信号。但朝前看,货币当局的政策定力或将受到越来越大的考验。
政策工具组合不断“翻新”
昨日,一则关于“央行首次采用MLF放水”的报道再次引发市场关注,报道援引国内某大型投行的观点称,此前央行对股份制银行开展的非常规SLF,而是创新型的MLF。M即mid-term的缩写,与SLF期限为1-3个月不同,MLF到期后可展期。
事实上,关于SLF的操作情况,此前央行操作和披露并不透明。通常做法是,在SLF实施后的数月内,按季度向市场公告。而若市场猜测的MLF属实,那意味着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箱则更为丰富。
回顾今年来的货币政策工具使用,每季度的货币政策组合不断翻新。二季度,以公开市场常规操作配合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适时适度进行双向调节;开展分支机构常备借贷便利(SLF)试点,再加两次实施“定向降准”,更多地将信贷资源配置到“三农”、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三季度,为熨平季末特殊时点资金面波动,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的组合又开始变化:通过对大型商业银行开展定向SLF和正回购利率下调的组合,引导利率下调,向市场传递宽松信号。
如此搭配,也令市场关于后续货币工具箱推出创新工具的预期一直存在。近期本报对包括银行、券商、基金等逾20家金融机构的债市四季度调查问卷显示,超四成受访者认为,四季度央行将推出创新性的货币政策工具。
定向宽松效果“争议”
央行昨日公布的2014年三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虽然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仍高于各项贷款,但增速已趋缓,比上季末低 2.2 个百分点。“三农”贷款的情况亦是如此,增速比上季末低 3.3 个百分点。
“从实际看,央行这些定向放松措施的效果并不明显。”渣打银行近日指出,央行自2014年7月末以来通过降低回购利率来引导同业拆借利率走低,但民间融资利率即温州指数并未下降,不良贷款率上升,进一步推高了信用溢价。
尽管央行引导利率下行的意图较为明显,二季度两次定向降准、1个月内2次下调正回购利率、再加上9月中旬市场传闻开展2次SLF,均令货币市场利率下行,整体流动性非常充裕,但其传导至实体经济的效果仍有待观察。
渣打银行认为,从历史数据看,同业融资成本、央行回购利率和实体经济实际贷款利率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尤其是在经济困难的时期,信用溢价增加幅度通常会超过融资成本降低幅度,因此,央行有必要启动全面放松措施,以降低实
- 稳健货币政策基调不变 央行对待数据波动更为审慎(2014-10-23)
- 央行SLF撒向11家银行 市场解读为“宽松”已至(2014-10-23)
- 央行放水新常态:宁愿“挤牙膏”也不“猛开闸”(2014-10-23)
- 央行千亿级定向降准细节曝光 本周将投放4000亿(2014-10-20)
- 央行罕见大规模减压外储 三季度骤降千亿美元(2014-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