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14年信托产品的六大奇葩投向
摘 要:随着传统信托业务竞争加剧,而监管趋严,一直以来信托借以飞速发展的几个业务模式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抑制,寻找新的创新点成为当前信托公司谋求业务转型主要方式。本报记者盘点了2014年信托公司的创新投资标的,其中虽然不乏奇葩之处,但充满想象力的用于尝试的精神正是信托行业未来发展的保证。
,土地信托
今年以来,以中信信托为首的多家信托公司尝试土地流转信托。其中北京信托的“北京信托·土地信托之无锡桃园村项目”比较有借鉴意义。
该项目不设定固定信托期限,但不少于15年(最短至2028年)。桃园村项目中,北京信托引入了土地股份合作社,使土地经营权股份化。
该项目采取“土地合作社”+“专业合作社”的双合作社设计,即首先将拟进行信托的土地经营权确权到村民个人,再由村民以其土地经营权入股“土地合作社”,土地合作社作为委托人以土地经营权在北京信托设立财产权信托。同时,阳山镇桃园村的水蜜桃种植大户成立“水蜜桃专业合作社”,北京信托代表桃园村土地信托将土地租赁给“水蜜桃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全体股东均为该村有种植桃树特长的村民,员工亦为村民,解决了部分农民就业问题。
农村土地信托化管理在现行法律框架内、在保持土地性质不变的前提下,通过信托方式将分散于农民手中的农村土地使用权集中于信托平台之上,通过捋清法律关系、明确并充分保护农民的权益,发挥信托的内在制度优势和信托公司的综合金融优势,促进农村土地作为生产要素进行有效流转,实现农村土地的规模化、集约化、资本化运营,提高土地经营效力和内涵价值,同时将农民的财产权——农村土地使用权进行金融化和资本化改造,实现拓宽农业和农民融资渠道、保障以农民为主体的“人的城镇化”以及持续增加农民收入等系列目标。
六,林地信托
万向信托携手浙江省龙泉市住龙镇人民政府,成立首单公益林收益权信托计划——“万向信托·绿色摇篮1号”。
此单林地信托项目涉及林地规模为3.8万亩生态公益林。由当地政府作为委托人,以当地公益林收益权作为信托财产,以当地村民作为受益人,在不改变公益林的所有权、承包权、使用权及管护权前提下设立信托计划。此次试点项目涉及林地规模为3.8万亩,龙泉市水塔村112户村民参与了这次信托项目。
据了解,此单林地信托万向信托向村民发放信托受益权凭证,排他性地收取补偿基金的支付收入。在财政向信托计划支付补偿基金后,万向信托将扣除1%。管理费后的补偿基金作为信托收益在5个工作日内分配给村民。
- 信托产品三季度报告:新发规模滑落至2230亿(2014-10-14)
- 信托产品网销低门槛高收益:“馅饼”还是“陷阱”(2014-04-14)
- 银监会启动筹建信托产品登记系统(2014-02-12)
- 信托产品“兑付危机”或引爆 刚性兑付难持续(2014-01-20)
- 竞争倒逼信托“压缩报酬率” 中期信托产品收益率上升(2013-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