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强妹子和银行经理过招不为所动
摘 要:我们大概都有被销售人员缠住,晕头胀脑地花冤枉钱的经历吧。如果仅仅是买了些东西还算好啦,就怕进银行,被那些云山雾罩的理财产品忽悠,最后不明不白地买非所需。下面这位妹子心里雪亮,面对银行经理巧舌如簧,不仅不为所动,还能抓住对方的漏洞反击成功。怎么样,学起来吧。
不违反活动规则。于是妹子踏踏实实地存好了钱,免费开通了3只货币基金的定投,捧着一盆可爱的小绿植,在大堂经理那哀怨眼神的一路护送下,扭搭扭搭地离开了银行。
事后妹子跟我总结说,到银行办业务必须要时刻谨记自己是去干什么的这件事。因为银行员工的销售意识特强,而且经常会对你进行多人次地轮流销售。当听到什么“健康保障”、“零存整取”、“定投功能”之类的话时,就一定要提高警惕了,因为些词语往往都是他们销售保险和基金的专用名词。
这件事之后,有一天妹子又到那家银行去办业务,结果她不经意间看到了“存钱送好礼”的活动规则里加上了“定投活动不包括货币基金”的标注。
这些专业理财术语,你都懂吗?
当你到银行购买一款理财产品,准备看合同时,是否会被上面的专业术语搞得晕头转向?让我们在理财前简单的了解一些常见的理财术语,将会帮助你更好地了解理财产品。
固定收益与预期收益
固定收益即到期收益,是固定的,在你购买该理财产品之时就会知道到期后所得的实际收益。比如,A先生购买了一份5万元的理财产品,该产品固定收益为5.3%,那么到期后,A先生将取得2650元的收益,就是说到期实际收益率就为5.3%。预期收益并非理财产品到期的实际收益,而是金融机构在发行理财产品初期对产品最终收益率的一个理想估值,到期的实际收益并不确定。比如,A先生购买了一份5万元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为5.3%。由于这份理财产品的经营者经营不善,那么到期后,可能只能获得2000元的收益,说明该理财产品的实际收益率为4%,而不是预期的5.3%。
年收益率与年化收益率
两者只有一字之差,许多人都会把它们搞混。年收益率,就是一笔投资一年实际收益的比率。年化收益率是变动的,是把当前收益率(日收益率、周收益率、月收益率)换算成年收益率计算。即假定一年都是当前的收益率,而折算的出年收益率。比如,某款天银行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为5%,10万元投资,到期的实际收益为10万x5%x(90/365)=1232.87元,绝不是5000元。
复利计息
复利计息是在每个计息期间内,本金和利息加在一起来计算下一次的利息。比如投入10000元,年利率为5%,一年下来就是10000x(1+5)%=10500元;第二年,就是10500x(1+5)%=11025元。
保本比例
保本比例即理财产品到期时,投资者可以获得的本金保障比率。比如,银行一款结构性理财产品说明书中,详细写明产品的保本比例85%,意味着到期时本金可能亏损15%。这也是判断某产品风险的一个指标。
清算期
即常见到的“T+0”“T+1”“T+2”等。“T”是产品到期日,“0、1、2”是投资者本金和收益到账需要经过的时间,即清算期。要注意,资金在清算期是“零收益”,所以清算期越长,利息损失也越大。
- 银行经理惊出一身汗 深夜遭遇跨国盗刷信用卡(2014-11-21)
- 第三方理财从业人员鱼龙混杂 水泥销售做理财经理(2014-03-19)
- 10万亿银行理财产品导航存隐患:理财经理招聘门槛低(2013-12-17)
- 银行季末揽储承压 理财经理自曝银保短处(2013-09-26)
- 工行济南长清支行“四个注重”加强创新产品营销工作(2013-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