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交易存“异常” 社科院:2015年A股看5000点
摘 要:一年前的2013年11月2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发布2014年金融“蓝皮书”,其分报告《2013年的中国股票市场》曾预测,2014年中国股市,可能会再次出现1999年5月开始的“5·19”行情。
一年前的2013年11月2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发布2014年金融“蓝皮书”,其分报告《2013年的中国股票市场》曾预测,2014年中国股市,可能会再次出现1999年5月开始的“5·19”行情。
现如今,2014年仅剩一个月时间,而自今年7月下旬以来,上证综指飙升700点,涨幅约35%,离“5.19”行情50%的涨幅已渐行渐近。
那么,当初究竟是基于什么理由作出的这一看多的预判,对现下投资是否能够提供借鉴?即将启幕的2015年,A股市场又会是怎样的一番光景?
“之所以在2013年底做出那样的预测,是基于历史经验,以及对当时现状的分析预判,是有章可循的。”上述分报告的主笔、中国社科院金融市场研究室副主任尹中立告诉记者。
政策、资金双轮驱动
1999年5月,中国股市突现“牛市”,上证综指自当年5月19日的1047点发起进攻,短短一个半月时间,便跃上1700点,上涨近70%。这就是中国证券史上著名的“5·19”行情。
在尹中立看来,2014年的股票市场与1999年有不少相似之处。
首先,从中国国内情况看,经济都处于不景气时期。从国际金融环境看,都处在美元上升周期,国内的银行信用扩张受到制约,政府必须倚重资本市场融资。
其次,从政治周期看,都是在领导人换届的第二年。一般而言,换届第一年的主要任务是人事调整,新领导人在三中全会上提出治国施政纲领,而第二年则进入实施阶段。在国内外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为了维持经济增长,各种政策工具势必会轮番使用,股市作为政策工具之一,自然也会得到关注。
1999年就曾推出诸多刺激政策,最典型的标志是当年的6月底《人民日报》发表一篇社论,力挺股票市场。2014年也存在这种预判。2013年年底,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新一届领导人提出一揽子治国理政方略,今年已开始落实,但外围出口情况不好,内外经济增长乏力,基于历史经验,股票市场作为一种刺激经济发展的政策工具,应该是会启动的。
“”5·19“是一个代名词,是政府有组织地刺激股市,掀起股市上涨的代名词。”尹中立认为,今年7月22日以来A股市场走出的这轮上涨行情,既存在市场本身的内在逻辑,也有政策的驱动因素。
从市场本身的逻辑看,今年初以来,由于担忧影子银行风险,有关部门开始控制信托等资产的扩张,信托违约事件不断出现,市场开始关注这些高收益产品的风险,导致银行理财产品、信托产品等发行量大幅减少。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信托发行规模环比减少四成;今年10月,信托市场融资规模更是跌至“冰点”,发行和成立规模双双再创年内新低。
“这部分资金很大一部分被分流到股市,使得股市保证金、融资融券规模迅速增加,实现了此消彼长的流动。截至目前,沪深两市的融资融券余额已突破8000亿元。”尹中立说。
从政策层面看,今年年中新华社曾经对股票市场连发八篇评论,再次力挺股市,这与1999年6月份的《人民日报》社论有相同的涵义。
主力或是新锐国家队
需要指出的是,在尹中立看来,今年的股市背景,与以往牛市的背景有很多不同。如经济环境不佳。同时,在参与交易的证券账户方面也存异常。
一般来说,当股市活跃时,持仓账户及其占有效账户的比例都会上升,反之,股市下跌则持仓账户及其占比会下降。自2011年中登公司公布持仓数据以来,这一“规律”一直有效。但进入2014年后却不再适用。
2014年前6个月股市一直在2000点至2100点附近徘徊,而进入
- 股市交易量突破9100亿 未来将有万亿资金入市(2014-12-04)
- 股市交易存“异常” 社科院:2015年A股看5000点(2014-12-04)
- 三大因素将决定A股反弹高度(2014-12-04)
- A股有钱就任性:30分钟砸进1000亿 一天成交超1996全年(2014-12-04)
- A股暴涨4%两市成交近9000亿 石化双雄罕见涨停(2014-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