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袭”损形象 国产智能手机“大而不强”
摘 要:目前,国产智能手机在国内市场已实现“集体逆袭”,占据八成市场份额,在国际市场的份额也不断攀升。然而,光鲜的数据背后,国产手机创新能力弱,“抄袭”之风盛行,严重损害企业和国家形象。品牌溢价能力弱、利润率过低、核心技术缺失等问题也日益凸显,亟须引起重视,否则手机产业可能重蹈10年前功能机时代的覆辙。
用专利或其他手段在关键技术上限制国产厂商,后果将不堪设想。
小米科技副总裁祁燕表示,国产手机在新品和专利许可上受到海外制约众多。如在手机芯片领域,美国高通占据极大市场份额和市场话语;在知识产权领域,小米需向高通、杜比、DTS、Immersion、Intel等厂商支付专利金。而更多的国内手机品牌多受制于此,成本与利润牢牢地被国外巨头锁定。
据悉,爱立信2014年7月曾要求小米为所持有的专利支付费用,但小米并未回复。根据法院的裁定,小米不能向印度进口任何新手机,也不能推广或销售这些产品。
专家表示,我国手机产业基本已沦为“世界零件组装厂”,屏幕、存储器一般是日韩或台湾的,操作系统多是美国的安卓,芯片基本是美国高通或台湾联发科的。以芯片为例,我国每年生产(包括代工)全球近八成的手机,但自主芯片却不到3%,展讯、锐迪科等国内芯片企业发展困难重重,不仅面临税收、融资等困难,还面临美国高通、台湾联发科等世界巨头的围剿,目前只能生产中低端手机芯片,且产量有限。
据介绍,高通多年来在我国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利用其在基带芯片组的垄断优势,对我国上百家无线通信制造企业生产的每一部手机都要按整机售价的5%收取不合理的许可费,被业内称为“高通税”。2013年高通公司全球营收248.7亿美元,在我国市场收入占总收入比例高达49%。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