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资金移情股市 未来或现两极分化
摘 要:正如市场所预期般,节节攀升的股指在聚拢越来越多的人气之际,也分流了此前市场上的“吸金大户”之一货币基金的资金。
正如市场所预期般,节节攀升的股指在聚拢越来越多的人气之际,也分流了此前市场上的“吸金大户”之一货币基金的资金。
最新统计显示,2014年第四季度,受到股市火爆影响,以及自身收益率下行的拖累,曾横扫市场的各类“宝宝”产品的规模出现大幅缩水,货币基金的资金呈现出向股市“搬家”的趋势。
“宝宝”规模缩水严重
与火爆异常的股市相比,货币基金经历的这个冬天“有点冷”。
近日,各大基金公司相继披露旗下货币基金2014年第四季度的净值规模,与此对接的各类货币基金“宝宝”的资产规模排行也得以新鲜出炉。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2月31日,宝宝类理财产品数量仍为79只,但其规模为15081.47亿元,较2014年第三季度减少了557.46亿。而这也是自2013年6月份余额宝诞生以来,宝宝类产品首次出现整体规模的负增长。
从各系的规模变化来看,剔除掉重复因素,基金系和银行系“宝宝”的规模增速在2014年第四季度开始放缓,最大涨幅不超过10%;与之相反,第三方支付系和基金代销系“宝宝”的规模则在急速下降。其中第三方支付系已连续两个季度出现规模负增长,2014下半年规模减少约840亿元,而代销系单季的降幅也高达56.62%。
针对这一情况,有业界人士表示,随着去年流动性的渐趋宽松,货币基金的收益率也逐渐下降,加上下半年的股市牛市特征初显,资金在赚钱效应下纷纷转投股市“怀抱”,导致宝宝类产品的规模增速开始放缓。其规模涨幅从第一季度的143.4%,下降到第二季度的11.82%,直到第四季度首次出现负增长,表明宝宝类产品的吸金能力在慢慢减弱。
余额宝另类“逆生长”
在“宝宝”类产品们规模大幅缩水的尴尬之外,独树一帜的余额宝却在2014年底打破了市场关于其遭遇大规模净赎回的传言,颇令人意外。
根据天弘基金发布的官方数据,截至2014年12月31日,天弘增利宝货币基金(余额宝)规模为5789亿元,较三季度末增长440亿元,增幅达8%。
究其原因,市场人士分析,“双十一”大促令不少消费者提前储值,特别是阿里推出在余额宝收益上直接+1%的“天猫宝”,及其抽红包活动吸引了大量客户,而天猫宝直接对接的其实就是余额宝这只产品。
今年以来,宝宝类产品的收益率逐级下滑,以余额宝为例,2014年3月2日其7日年化收益率年内首次跌破6%,5月11日年内首次跌破5%,而后在4%-5%区间徘徊多时。
去年11月份时,市场传言某只宝宝类产品可能受A股市场大好行情的拖累而遭遇了高达数百亿的净赎回,箭头直指余额宝。当时,天弘基金便回应称余额宝规模保持平稳,并有小幅增长。
未来或现两极分化
未来除了股市分流资金的影响外,宝宝类产品自身收益率的下行也成为投资资金转向的理由。
融360理财分析师张懿望认为,宝宝类理财产品的规模增减与其收益率呈正相关,而收益率更多的要受货币政策和市场货币供应量影响。进入2014年第四季度,央行降息、A股行情暴涨致“宝粉移情”撤资入股,加上银行考核制度的变化,中长期理财成为银行重点推出的产品,这些因素无不给宝宝类理财产品带来巨大的收益压力,从而使宝宝规模出现下降。
当然,2014年下半年宝宝类理财产品集体遇冷的背后,除了收益率下降之外,各系宝宝同质化严重,应用功能单一也让投资者感到“审美疲劳”,直至热情消退。有市场人士指出,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货币基金此前的优势将渐
- 货基“宝宝”全线上涨 7日年化收益追五破六(2014-12-30)
- 央行发文“宝宝”将纳入准备金监管 降准预期后延(2014-12-29)
- 2015年基金行业预判:宝宝跌入3时代(2014-12-17)
- “宝宝”式微P2P渐受捧 1438家平台各展身手(2014-12-17)
- 央行降息效应未波及理财 宝宝收益集体下滑(2014-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