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征信市场放开 阿里、腾讯抢食“草根版征信”蛋糕
摘 要:个人征信市场放开,互联网公司通过海量数据勾画个人立体信用数据;目前难以形成统一数据标准实现行业共享。
个人征信市场放开,互联网公司通过海量数据勾画个人立体信用数据;目前难以形成统一数据标准实现行业共享。
如果你手机号码十年没有换,或者是你经常捐钱支持公益事业,那这些良好记录都可以为你“变现”,因为在互联网公司的记录里,像这样的消费者将会获得较高信用评级。不过,你对身边的小事也得多多留心。比如滴滴打车违约几次、用大众点评订餐爽约了几次、网上卖了几次假货……越来越多的生活信息被记录进个人的征信档案。
1月5日,央行发布了《关于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准许拉卡拉、芝麻信用、腾讯征信等8家机构准备个人征信工作,千呼万唤,个人征信业务市场终于放开。未来,除了央行的官方信用报告之外,每个人还将有一份自己的草根版信用报告。阿里巴巴、腾讯首批被准入的机构,已经开始抢占这块“草根版征信”大蛋糕。
入围公司拼用户数量
在此次向8家机构开放之前,个人征信业务仅由央行的征信中心负责。
但是央行现有征信数据覆盖面较为有限,目前央行个人征信系统共收录8.5亿人信息,其中仅3亿多人有信贷数据,其余5亿人没有信贷信息,这以学生群体、个体工商户或者自由职业者为主。
但他可能是活跃的网民,在互联网上有很多行为轨迹,他可能通过网络订过餐、打过车等等。互联网公司通过海量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来预测其风险表现和信用价值,在互联网上,这部分人可能是立体的,并能勾画出其信用身份证。
来自于互联网的信息包罗万象,在互联网上人的行为变成24小时可记录。比如芝麻信用整合网上银行、电商、社交、招聘、婚介、公积金社保、交通运输等各方面数据,内容更多。你用滴滴打车时违约几次、在大众点评订餐爽约了几次、在网上卖了几次假货,这些信用信息在互联网上都已经有所记载。
而央行的信用信息基本是来自于金融机构,主要内容是个人身份信息、银行信贷记录、逾期记录等,内容较为单一。
蚂蚁金服旗下的芝麻信用是此次入围的8家企业之一,凭借着支付宝、淘宝、蚂蚁微贷等合作方,已经整合了3亿多实名个人、3700多万户中小微企业数据。而腾讯征信则坐拥8亿的QQ账户,超过5亿的微信账户,超过3亿的支付用户,以及QQ空间、腾讯网、QQ邮箱、微博等多种服务上聚集的庞大用户,具有很大的优势。
此次入围首批名单的拉卡拉董事长孙陶然表示:“央行是在做我国征信的基础建设工作,而我们是在做多样化的服务和应用。现在央行确定要求我们做准备,我们就可以更深入地做一些投入,做一些系统、制度建设。”
征信报告不再“独一份”
对于普通用户来说,个人征信向市场开放之后,信用评价可以是多维度的,有央行出具的官方报告、也有芝麻、腾讯出具的草根版报告,对于个人客户来说可能多了一个选择。
李女士最近正在为房贷的事情而烦恼。2012年她曾经因为出国而错过了信用卡还款日,导致了信用卡逾期还款,在这次申请贷款时就被无情拒绝了。“银行说我的信用记录不好,银行不能放贷。”李女士说。
不少消费者都遇到这样的情况,在银行申请贷款时、在申请信用卡时,都需要一份个人征信报告,这份央行征信中心出具的报告甚至有“生死大权”。未来除了央行官方的征信报告,市场化个人征信机构的“草根版”信用报告会成为有力的补充。比如芝麻信用体系就包括芝麻分、芝麻认证、风险名单库、芝麻信用报告、芝麻评级等一系列信用产品。
不过有业内人士指出,央行的征信报告依然是最权
- 新版微信加码搜索强化商户O2O布局 剑指阿里(2015-01-06)
- 银联总裁向土豪抛橄榄枝 年内与阿里合作可期(2015-01-05)
- 投阿里赚千倍 软银合伙人成2014最佳创投人(2014-12-30)
- 阿里巴巴网站被指存泄露隐私风险 回应称已修复(2014-12-10)
- 传统商业遭冲击 美零售商呼吁取消阿里税收优待(2014-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