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业高管大腾挪 一年变动400余人90位掌门人换岗
摘 要:疾速发展的保险业,向来都被打上人才奇缺、流动量大、挖脚严重等标签。伴随着保险业的转型升级,险企在拼服务、拼创新、拼科技的背景下,竞争也愈发激烈,险企股东也在运筹帷幄,催生一批高管频频变动。北京商报记者最新统计,2014年,保险机构副总及以上高管变动达到400余人,其中90家包括董事长、总经理在内的掌门人上演大腾挪。
疾速发展的保险业,向来都被打上人才奇缺、流动量大、挖脚严重等标签。伴随着保险业的转型升级,险企在拼服务、拼创新、拼科技的背景下,竞争也愈发激烈,险企股东也在运筹帷幄,催生一批高管频频变动。北京商报记者最新统计,2014年,保险机构副总及以上高管变动达到400余人,其中90家包括董事长、总经理在内的掌门人上演大腾挪。
董事长总经理齐换不鲜见
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保险业利好信号频出,投资渠道不断开闸。保险业新“国十条”出台为行业发展搭建起更大的平台,新“国十条”首次提出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 拉开了保险业进一步升级代换的序幕。面对不断变化的保险市场和社会环境,险企战略也正在适时调整,其股东免不了调整掌门人、补充新鲜血液。
北京商报记者统计发现,2014年有超过90家保险公司、保险资管公司调整了董事长或总经理,其中双双更换的不在少数。
例如保监会于2014年8月8日披露,核准董利平担任长城人寿董事长、王巍任总经理;而新换东家的国泰人寿,在继去年9月更换总经理后,时隔3个月,来自陆家嘴金融的何勇替代徐昭任董事长一职。此外,董事长和总经理齐换的还有平安健康险,在2014年1月、3月Andrew Michael Scott和王涛获批出任总经理和董事长。
在险企新官上任后,免不了“踢三脚”,副职调配首当其冲。据不完全统计, 保监会于2014年为400余位险企副总经理颁发“上岗证”,如果将险企董事、独董、监事以及董秘包括在内将达到1000人。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投资放闸,监管正在强化“放开前端、管好后端”,对险企的风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之而来的是保险资管公司高管的大换血,为此,多家资管公司配上了首席风险管理执行官一职位。
被迫“变脸”为哪般
随着业务发展、战略调整而进行人员调配本来是正常的事,不过,也有一些险企高管的调整却是迫不得已。如去年在内部股东纠纷打得热火朝天后,正德人寿与信泰人寿两公司纷纷祭出齐换高管的举动。
据了解,因投资意见不合,原总裁郑永刚被停职,随后不断上演股东与股东之间、股东与监管之间的闹剧,为此该公司还陷入增资难的漩涡。为了及早增资并解除新业务限制,管理层与股东妥协,原总裁郑永刚接任董事长。无独有偶,信泰人寿也因股东间矛盾不断升级,总裁因涉嫌违规投资而被抓,董事长马佳临危受命担起了经营重任。
事实上,在诸多险企中,因经营不善或经营违规被更换老总的并不鲜见。目前出任中华联合保险总经理的罗海平就曾因在老东家承保亏损而转移阵地。而长城人寿则因多年经营难见盈利预期,导致第三大股东彻底退出。其原总经理董利平出任董事长,原投资决策委员会委员兼监事会主席王巍接过经营棒,出任总经理。
但因公司战略调整引起高管变动的,表现最为明显的可能就数平安健康险。据了解,目前平安正在打造互联网金融,未来的发展将把健康管理融入互联网,而引入互联网高管成为一大战略构想。资料显示,平安健康险引入了阿里巴巴的元老级管理者王涛。
跳槽高管各有看点
看似险企招募高管补充新鲜血液,壮大整个行业的人才队伍,实则不然。北京商报记者查看多数险企新任命的高管资料发现,除了股东派遣的人力外,更多的人才只是挖脚所得,也就是从同业公司以更具诱惑力的条件挖得现成可用的人。
因此,保险高管也如营销员一样,成为行业内跳槽的主角之一。细究这些跳槽的高管,各有看点。在众多跳槽高管中,原国寿总裁万峰投奔新华保险曾
- 标普:偿二代将对中国保险业产生积极作用(2014-12-10)
- 去年我国保险业保费收入达1.72万亿 居世界第四(2014-07-10)
- 保险业五大非法集资案曝光:最大涉案金额9000万(2014-06-19)
- 保险业整治中介市场乱象:6月底前险企自查自纠(2014-06-04)
- 保险业资本围城:高投入不见回报 股东退场(2014-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