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风稍歇政策风未起 金融股料演绎后杠杆行情
摘 要:两融检查后,融资杠杆交易淡化趋势不改。在去杠杆的大潮中,前期融资仓位较高的金融股短期融资偿还压力仍较大,驱动金融股的资金力度减弱。不过,在资金风回落的同时,降准、降息的政策风尚未刮起,这可能会压制金融股行情,短期回调压力仍较大。从中长期来看,金融股的基本面依然向好,调整到位后布局价值依然存在。
资金风稍歇 政策风未起
两融检查后,融资杠杆交易淡化趋势不改。在去杠杆的大潮中,前期融资仓位较高的金融股短期融资偿还压力仍较大,驱动金融股的资金力度减弱。不过,在资金风回落的同时,降准、降息的政策风尚未刮起,这可能会压制金融股行情,短期回调压力仍较大。从中长期来看,金融股的基本面依然向好,调整到位后布局价值依然存在。
金融股阴跌
2014年底,伴随着融资杠杆交易大潮兴起,沪深股市两融余额快速蹿升,突破万亿大关,跑步入场的增量资金通过杠杆交易放大后彰显出强大驱动力,金融股恰恰正在资金的风口之上。申万银行和非银金融指数在12月分别上涨33%和51.76%,金融股掀起了难得的“涨停潮”,将“大象起舞”演绎到极致。不过伴随着估值和股价的走高,资金对于金融股的驱动力渐弱,金融股开启高位震荡模式。
随后2015年1月初证监会对券商两融业务违规的处罚则给了“重杠杆”金融股当头一棒,1月19日申万银行和非银金融指数分别下跌9.97%和9.27%,涨停潮过后的跌停潮让投资者措不及防。在小幅反弹后,金融股便步入缩量阴跌的通道,申万银行指数收出六连阴,累计下跌9.86%,期间成交额从500亿元下降至300亿元;申万非银金融指数五个交易日下跌,累计下跌9.76%,期间成交额从1000亿元下降至500亿元。
分析人士指出,一方面,证监会两融检查后,两融规模维持在1.1万亿元水平,新增资金入场明显放缓,银行、券商、保险的市值在千亿级别,需要很大的资金量才能拉升,缺乏资金支撑,处在高位的金融股回调压力随之增大;另一方面,监管层态度趋严,去杠杆的大趋势不改,这也影响到了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场内资金的谨慎情绪升温,考虑到金融股前期累计涨幅较大,短期资金高位离场锁定收益的倾向增强。由此来看,作为此前金融股行情加速的助推器,资金风暂停助推了金融股的回调。
政策风未起
纵观本轮的牛市行情,资金风是金融股的加速器,政策风才是行情的导火索。2014年11月22日起,央行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4个百分点至5.6%;一年期存款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75%。政策面的暖风触发了金融股的强势行情。此后市场又一直存在央行降息、降准的传闻,伴随政策预期升温,金融股也一路上行。
机构人士认为,从中长期来看,在经济增长压力犹存、引导融资成本中长期下行目标任重道远的背景下,未来宽松加码仍是大势所趋。银行体系中基础货币的投放仍是必要的,如果不能通过公开市场操作、MLF等结构性工具投放足够的基础货币,降准可能难以避免。
值得注意的是,从近期高层表态来看,政府希望改革成为经济结构调整的抓手,货币宽松难以有的放矢地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结构性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维持稳健的货币政策无疑是更有利的选择。有市场人士认为,春节前降准的可能性不大。
业内人士指出,一方面,前期金融股上涨已经包含了对于降准、降息的政策预期,短期即便降准政策落地,能否再度掀起类似于上一轮的炒作尚未可知;另一方面,考虑到高层维持稳健货币政策的倾向,市场对于降准政策的预期反而有所下降。政策风尚未刮起时,资金并不愿意入场抄底。
基本面依然向好
2014年12月以来,证监会加大了两融业务的检查监管力度。继1月16日通报45家券商融资业务检查结果后,近期证监会将对剩余46家公司融资业务开展现场检查。1月16日,银监会对《商业银行委托贷款管理办法》征求意见,对委托贷款的来源和用途加强监管;保
- 融资抄底金融股 多空博弈引波动(2015-01-22)
- 沪指创7年最大单日跌幅 暴跌7.70% 金融股全线跌停(2015-01-20)
- 沪港通北上资金咬定金融股(2014-12-31)
- 金融股王者归来 股指揭竿而起(2013-11-18)
- 金融股午后继续拉升 浦发银行盘中涨停(2013-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