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上市公司无视立案调查 强启再融资
摘 要:市场人士分析认为,不排除个别公司以非公开发行股票为由头,借机炒作公司股价,使相关利益方获利。定向增发最后能不能搞成,已经不重要了。大元股份去年10月20日发布再融资方案,最新股价与停牌前一日比上涨70%。*ST传媒今年1月29日复牌,4个交易日连续无量涨停。天目药业昨日复牌后股价也涨停。
“这样的方案有意义吗?一来并没有起到狙击举牌方的作用;二来,方案根本无法实质性推进,一出来就挂起来了,看看而已。”一位市场人士说。
难遏的运作冲动
“公司被证监会立案调查是实质性障碍,不符合形式要件,材料都报不进去。”投行人士说,涉及此类情形,一般公司是不会推出定增或重组方案的,“立案调查周期很难预知,期间股价可能出现大幅波动,募投项目的情况也可能有变化,到时定增方案可能要大幅修正,还不如等形势明朗再推。”
此前,不少公司知难而退主动终止了重组事项。例如,仰帆控股去年12月10日公告,因公司正处于立案调查期间,根据相关规定,公司被立案调查不符合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条件,故决定终止原定的重大资产重组框架方案。去年9月24日,博元股份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公司继而终止了去年2月筹划的定增方案。
当然,也有逆水行舟者的。记者注意到,近期,*ST传媒、大元股份也不顾立案调查之身,任性推出了定增再融资方案。如*ST传媒1月29日公告,公司拟定向增发募资约6亿元投入干细胞和免疫细胞项目。去年11月,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证监会决定对公司立案稽查。大元股份去年8月遭证监会立案调查,但当年10月抛出定增方案,拟募资28亿元用于收购环球星光95%股权等项目。
与天目药业一样,这两家公司的再融资方案甫一出炉便被打入“冷宫”,其急不可耐的运作逻辑何在?
对此,有市场人士对记者分析说,以前述几家公司为例,基本面都很差,历史上又污垢重重,但公司总市值规模不大,容易沦为资本猎物,存在很强的资本运作动力。“公司当然迫切希望转型。但不排除个别公司以非公开发行股票为由头,借此炒作公司股价,使相关利益方获利。”该人士说,“定向增发最后能不能搞成,已经不重要了。”
股价走势或可说明一些问题。大元股份去年10月20日发布再融资方案,最新股价与停牌前一日比上涨70%。*ST传媒今年1月29日复牌,4个交易日连续无量涨停。天目药业昨日复牌后股价也涨停。
- 2015A股并购新玩法:大量上市公司参股并购基金(2015-01-26)
- 官员下海至高速上市公司 年薪最高近百万(2015-01-26)
- 证监会处罚16家信披违规上市公司(2015-01-24)
- 多上市公司密谋反收购大计 暗战倒逼式重组频登场(2015-01-21)
- 去年新上市公司业绩预增不足半数(2015-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