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深陷困境受制高额成本 中国员工待遇大不如前
摘 要:一位接近三星人士告诉记者,目前三星在中国的工厂相当一部分业务是为其它企业代工
“三星利润下跌,主因是产品竞争力出现下滑。三星手机在大屏高端市场受到苹果阻击,在中低端市场遭遇‘中华小酷联’等本土品牌的冲击。致使三星公司利润骤降下降更重要的因素是其在成本控制上处于几乎要失控的状态。”产业经济学家梁振鹏认为:“前几年三星手机等产品处于暴利时代,公司处于快速发展期,业绩迅速增长。公司虽然内部运营成本较高,然而受益于产品的高毛利,成本对公司内部运营效率的影响,尚不构成问题。这两年,随着三星产品竞争力下降,高成本成为阻碍公司业绩继续增长的突出性障碍,三星公司的成本控制、公司治理等方面的弊端不断暴露出来。”
记者从三星内部人士处获悉,“三星未来还将继续裁员”。前几年,苹果在智能手机市场曾出现过战略上的失误。当其它厂商都在做高端大屏手机的时候,苹果在这方面却一直是缺失状态,使其失去了很多机会。而去年,iPhone6 Plus的发布弥补了苹果这方面的缺陷,三星引以为傲的大屏优势却不复存在。加之在印度等新兴市场的陆续失利,三星处于只能不断收缩自身战线的无奈境地,而裁员成为缩减开支的最为直接的方式。
“出售资产、裁员、削减业务范围、不断退出竞争市场,三星陷入了被迫节流的窘况。‘冻结员工工资’是一般外资企业应对困境采取的常见方式,但因其让员工感到危机,不利于人心稳定和人才保护,是企业不得已情况下采取的较为极端的手法,三星此举说明着其内部面临非常严重的财务问题。”业内人士认为。
知名财经评论人士陈润表示:“今年,三星电子在华表现仍不容乐观。本土智能手机品牌联合运营商快速抢占中国4G手机市场,对三星带来巨大影响。以苹果为首的高端手机品牌将在智能家居平台上引发新的增长点,而自顾不暇的三星电子在中国市场竞争力恐依旧处于劣势地位。”
不管怎么说,2015年三星注定会很艰难。
在华工厂收缩
沦为富士康模式的代工厂
虽然此次三星并非对中国员工的待遇情况进行说明,但是不断缩减的三星中国代工厂内,工人的处境又是另外一番境况。
伴随着二十多年的变迁,如今三星在华的业务,已今非昔比。
早在1992年,三星在天津成立了第一家在华合资企业。此后,为加强在华业务的发展,三星集团中国总部和三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相继成立。历经20余年的发展,如今三星旗下众多企业包括三星电子、三星电机、三星康宁、三星生命、三星证券等18家企业开展了对中国的投资,业务涉及电子、金融、贸易、重工业、毛纺织等诸多领域。三星电子承担了最多的三星在华业务。
在华业务的快速膨胀,让三星设立的工厂遍布天津、苏州、威海、湖南、上海、深圳、西安等众多地区。1993年后的两年间,三星在天津设立从事CTV、电机、数码相机、贸易等业务的工厂,在苏州建立半导体、家电厂房。此后,威海打印机、宁波重工业也相继成立。1996年到2004年,三星分别设立天津显示器、天津移动电话、深圳移动电话、苏州LCD、苏州笔记本电脑、海南光通信等法人,三星深圳康宁,顺德星浦钢材成立。2005年三星开始涉足金融业,成立火灾上海公司、生命合作公司。此后,三星陆续在威海、西安等地设立大型工厂。另外中国三星电子还设立了多家研究所,以推进产购销的本地化。
最高峰期,中国三星在华设立的机构超过100个,雇佣员工数量数十万人。
然而伴随着三星业绩下滑带来的战略收缩和投资中心的转移,近年来三星在中国市场的工厂不断关停。
2012年,由于产业规模小
- 三星连续五季度利润下滑 将被华为小米颠覆?(2015-01-09)
- 三星接班人李在镕将交7万亿遗产税(2014-11-19)
- 三星支援大学生山东支教 为山村孩子筑梦(2014-08-14)
- 三星会长李健熙财产达13万亿韩元 长子有望接班(2014-05-13)
- 三星S5邂逅来自星星的你——让惊喜遭遇更惊喜(2014-04-15)